年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两家公司的业绩惨淡,利润都跌至过去5年的最低点。
它们互斗了那么多年,最后没有输给对方,但输给了消费者。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可乐为什么卖不动了?
零度可口可乐(新华社/路透/图)
可口可乐和百事两家公司最近公布了年的财报,两家公司年业绩惨淡,截止年12月31日,可口可乐公司的净利润为11.8亿美元,同比减少了81%;百事可乐的净利润达到48.5亿美元,也比上一年少赚了23%。两家公司利润都跌至过去5年的最低点。
不少人这才想起,上一次喝可乐还要追溯到——时间久得都记不住了。为什么小时候追着要的可乐,现在却卖不动了?
可乐兴衰史可以说,可乐伴随了许多80后、90后的童年。炎炎夏日,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拿一两块钱到小卖部买一瓶冰镇可乐,打开瓶盖“呲”的一声,喝下一大口,透心凉,够爽!
那个时候也是可乐的黄金时代。年,可口可乐进入上海市场。为了打开年轻人市场,屈臣氏公司设计了一幅“请饮可口可乐”的月份牌广告画。画中人正是当时因为影坛最著名的女星阮玲玉。借助阮玲玉的人气,可口可乐在普通市民中成为了一种流行饮料。到年,可口可乐在上海的装瓶厂成为美国境外最大的可乐汽水厂。到年,该厂产量超过万箱,创下美国境外销售纪录。
年之后,受当时中美关系影响,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随着中美关系解冻,年,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仍属于试水阶段。电影《芳华》中,当刘峰从文工团走出时,外墙上就有一个巨幅的可口可乐广告图。年1月,中美正式恢复邦交,首批瓶装可口可乐由香港发到北京,年4月份,可口可乐北京五里店厂正式投产。年,可口可乐广告出现在央视广告上。从此,可口可乐开始了新的鼎盛时期。
“假如我的工厂被大火毁灭,假如遭遇到世界金融风暴,但只要有可口可乐的品牌,第二天我又将重新站起。”
这是可口可乐有过的底气。曾经可口可乐在全球每天有17亿人次消费,每秒大约售出瓶,品牌价值仅次于苹果、谷歌和微软。到年,可口可乐达到了业绩的巅峰年,营业收入达到亿美元。
但年之后,可口可乐也极盛而衰。可口可乐的销售额逐年下滑,到了下滑了近亿美元。钱没了,人也得走,可口可乐公司不断裁员。巅峰时刻,可口可乐有15万员工。随着不断地裁员,再加上卖掉的瓶装公司,预计在年全球可口可乐员工人数不会超过4万人。
与可口可乐一样面临危机的,还有老对手百事可乐,两家可乐公司的兴衰史大体一致。它们互斗了那么多年,最后没有输给对方,但输给了消费者。
可口可乐生产线。(新华社记者王晓/图)
可乐的危机为什么人们不爱喝可乐了?最根本的原因是,健康需求。
近年来,碳酸饮料大公司被大多数消费者看作为肥胖症和糖尿病的罪魁祸首,而可乐首当其冲。年,美国德州大学研究人员针对位成年人进行大规模跟踪调查,发现每天喝含有人工甜味剂的碳酸饮料的人群中36%具有患上代谢综合征的风险,67%面临患上2型糖尿病风险。
年,法国一项面向名法国女性、追踪长达14年饮料习惯的调查显示:不论是普通含糖饮料还是用了人工甜味剂的无糖饮料、都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可乐逃不开的魔咒还有胖,多项研究表明,含糖饮品与肥胖非常直接的正相关关系。据《每日邮报》发起的调查显示,一瓶毫升可乐的含糖量就已经超过每日所需糖分量。
健康需求背后,是消费升级。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中国经历了三次消费升级。20世纪60年代,轻工、纺织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中国第一轮经济增长,拥有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便成功赶上了时髦,这是我国第一次经历消费升级,这是温饱型消费阶段。第二次消费升级发生在20世纪末,彼时,国民经济从温饱走向小康,彩电、冰箱、洗衣机成为流行,这是服务型消费阶段。
而今,第三次消费升级悄然来临,这是实现型消费阶段。不同于前两次,第三次消费升级以结构升级和质量升级为主线,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自我实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