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去看最美的经方
附子薏仁败酱散
关于皮疹的治疗,其实说到底还是需要辨证论治,没有什么固定的方剂,但其中的原理,却离不开从汗论治或清利大肠的湿热。半夏前天谈到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在伤寒金匮里还有很多用来治皮疹的方剂,比如麻黄桂枝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越婢加术汤,以及前天提到的麻杏薏甘汤和麻黄加术汤等等。昨天来了一位不愿吃西药的严重银屑病患者,老师开出了葛根汤加上连翘、赤小豆、蕲蛇,半夏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后面的连翘赤小豆蕲蛇老师定是想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方义,葛根汤又是为什么呢?翻开黄煌老师的《经方使用手册》除了能知道葛根汤确实可以用于治面部痤疮、皮癣之类,半夏找不到半点理由。今天再一想,这不正是老师所说发汗驱邪吗,用葛根汤来发汗解表,给邪出路。
如果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从肺论治(因为肺主皮毛),那么半夏也提到了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大肠有湿热或大肠有瘀,那是不是同样可能会导致面部或皮肤皮疹严重?今天看看附子薏仁败酱散。
附子薏仁败酱散
《金匮要略》: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
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半夏理解薏苡附子败酱散,是古代一张用在阑尾炎化脓后排脓消肿的奇方(未化脓之前用大黄牡丹汤合大柴胡汤),方中薏苡仁利湿消痈,败酱草活血排脓,为消散痈脓之要药。附子辛热通阳散结,开行郁滞之气,加强本方消肿排脓之功。此痈脓消散、结开滞行、阳通气化。清代魏念庭记本方为:“服后以小便下为度者,小便者,气化也,气通则痈肿结者可开,滞者可行……肠痈可已矣。”据此,药后以小便下或以汗出为度。
半夏翻开医案,根据现代的临床应用,它对皮肤病的治疗效果亦佳。故具体现代病如下:
1.以皮肤粗糙起屑伴有干裂、瘙痒或流脓水为特征的皮肤病。如湿疹(鹅掌风)、皮肤角化症、头癣、手足癣、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毛囊炎、传染性软疣、寻常疣、扁平疣、硬皮病、皮肤干燥症等。
2.痈、阑尾周围脓肿、局限性化脓性腹膜炎、多发性肝脓疡、卵巢囊肿、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等包块性疾病不溃不消而呈慢性化者。
3.其他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慢性阑尾炎、溃疡性结肠炎、霉菌性肠炎、糖尿病性脱疽、慢性盆腔炎、慢性宫颈炎、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阴茎痰核及男性不育症等也有应用的机会。
主证:
肠痈伴有皮肤粗糙是本方的正治。荒木性次在《古方药囊》说:腹中有病,因之皮肤不润滑,粗糙沙沙而响,腹皮挛急,但触之软,有虚肿感,腹无积聚,不痛无跳动,身无热,只脉数等,为本方之主证。
胡老(胡希恕)医案中曾用此方的加减方治疗一名鹅掌风患者之手掌肿痒流黄水和一名男童的黄水疮。根据薏苡附子败酱散主治条文“其身甲错”,胡希恕、赵明锐、藤平健等经方家将其扩展应用到皮肤病的治疗,薏苡仁、败酱草祛瘀排脓,加少量附子起振奋作用,对湿疹、硬皮病、牛皮癣、鹅掌风等顽固性皮肤病都有不错的效果。
半夏跟着老师,也屡见老师用此方治疗顽固的皮肤病,都取得很不错的疗效。主证便是,肌肤甲错或皮肤干燥,手掌干裂,流浓水,大便烂,脉沉等。
中医的学习,如果只看见表面,终是无法做到临床应用。半夏之前便见老师会常用到竹叶前胡汤,还为此专门查阅过文献,可惜,到现在每次看见老师开出此方剂,还是不甚理解。
原文“竹叶前胡汤(《千金要方·卷十八》)主胸中逆气,心痛彻背,少气不食。前胡甘草半夏芍药各二两黄芩当归人参桂心各一两生姜三两大枣三十枚竹叶一升。”
今天半夏只好专门请教了老师,老师说:你细看这个方证的组成,它就是柴胡桂枝方证,所以必见柴胡桂枝证的往来寒热,关节疼痛等。而前胡味辛,能和胃气,治胃寒,故胃受伤,有“少气不食”之证,寒饮内积,气往上逆阻胸膈,是其另一症状,这对应原文“胸中逆气”之证。背为阳,胸为阴,当前面胃中虚寒,气逆阻胸,背部也会受影响,所以会有“心痛彻背”之感。腹为阴背为阳,阳表也,阴里也,这就证明这个病有里也有表。所以,它不仅有痛的表现,还有表证。所以,它是一张用在中上焦的方剂,一般发现患者中上焦出现又寒又热之证,再加上以上的方证,既可以考虑用此方。
虽然老师很详细地又解释了一遍,但以后半夏会不会用还是一个问题。就像昨天一个方子,半夏勉强看出它是怎么组成的,而师傅却告诉我这张方子是一个“从少阴扶阳填精转出到太阴再到少阳,到了少阳的化热,所以用黄芩清,到了太阴要托邪外出,所以得用黄芪的思路”“三阴病之所以难治,是因为三阴要有一个温补清托的三经转出思想”。这是之前,半夏从未考虑的问题,这再次让半夏体会到了中医的“学无止境”。
治疗白癜风应到北京那家治最好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