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赵某,女,63岁,主因“头痛7天,发现颅内动脉瘤3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7天前因头痛、医院住院治疗,3天前行CT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为进一步治疗来院就诊。目前患者仍有间断头晕,伴头痛,无肢体活动障碍,无大小便障碍。
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史。
查体:神清语利,GCS15分,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血常规、生化、凝血、血型、免疫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头CT:双侧放射冠区腔隙性梗塞。
头颅MRI+MRA:双侧放射冠区多发腔隙性梗塞;颅内动脉硬化;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基底动脉尖小结节样突起,怀疑为动脉瘤。
头颈CTA:脑动脉硬化,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左侧颈总动脉多发钙斑,管腔轻度狭窄,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基底动脉尖局限性膨隆,考虑动脉瘤。双侧放射冠区腔隙性梗塞。
左侧A1、基底动脉尖动脉瘤
左侧大脑前动脉瘤2.97*1.32mm
基底动脉尖动脉瘤3.44*2.47mm
高血压3级;2型糖尿病
颅内多发动脉瘤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治疗
左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DSA正侧位
基底动脉尖动脉瘤DSA正侧位
动脉瘤形态不规则,围手术期破裂出血风险高;
多处血管内斑块及脑动脉硬化导致斑块或栓子脱落、血管痉挛风险增加;
动脉瘤呈宽颈,需要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存在围手术期支架内急性血栓风险。
动脉瘤特点
多发动脉瘤,部位分别为基底动脉尖及大脑前动脉发出前交通动脉处,且两个动脉瘤都属于小/微小动脉瘤,瘤颈部均为相对宽颈,需要支架辅助,操作时间可能增加,栓塞难度增大。
注意事项
术前充分抗血小板治疗,术中轻柔操作,保护临近分支血管,控制血压,减少反复操作,避免形成支架内血栓或动脉夹层。
6F股动脉鞘
cm超滑泥鳅导丝
5F猪尾导管及单弯导管
6FENVOYDA导引导管
Synchro14微导丝
ExcelsiorXT-27微导管
SL-10微导管
NEUROFORMEZ33.0mm×20mm支架
NEUROFORMEZ33.0mm*20mm支架
基底动脉瘤尖动脉瘤
TargetULTRA3mm×4cm
TargetULTRA2mm×4cm
TargetNANO1.5mm×3cm
左侧大脑前动脉瘤
WallabyAvenir10系列机械解脱弹簧圈10CFN
WallabyAvenir10系列机械解脱弹簧圈10CFN
支架释放后,植入第一枚弹簧圈
植入第二枚弹簧圈造影
第三枚弹簧圈植入造影,支架张开满意,动脉瘤完全栓塞,载瘤动脉通畅,遂撤出各级导管系统
支架微导管超选到位大脑前动脉A2段
支架释放后植入第一枚弹簧圈(沃比医疗10CFN),弹簧圈形态满意,分布均匀
植入第二枚弹簧圈(沃比医疗10CFN)10系列超级柔软收尾圈,置入无踢管,栓塞致密
造影显示支架张开满意,动脉瘤完全栓塞,载瘤动脉通畅,遂撤出各级导管系统
术后即刻影像
基底动脉尖动脉瘤栓塞采用导管平行技术,栓塞用微导管先置入动脉瘤腔内,再通过支架导管从左侧大脑后动脉P1段开始缓慢释放颅内支架至基底动脉中段并充分打开,然后通过预置于动脉瘤腔内的微导管致密栓塞动脉瘤。
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栓塞采用穿网眼技术,首先将支架充分释放并妥善覆盖动脉瘤颈部,然后用以微导丝导引微导管穿过支架网眼进入动脉瘤腔内并致密栓塞动脉瘤。
患者恢复良好,GOS5分。术后5天出院。
弹簧圈使用感受
相较于此基底动脉瘤,其左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则入路更迂曲,并且动脉瘤较小,且形状极不规则,在用弹簧圈栓塞的过程中挑战更大。然而在手术过程中,与Target的弹簧圈相对比,来自沃比医疗的Avenir弹簧圈的表现丝毫不逊色进口产品。特别是10系列的超软收尾圈,在进入动脉瘤瘤囊内呈现较好的分布和形态,在瘤腔空间较小的情况下,栓塞中也未出现踢管问题。同时与其他弹簧圈产品相比,其瞬时解脱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使得解脱过程感觉十分便捷,简单。对于可能需要填充更多弹簧圈的介入手术来说,这会极大的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也可能会让一些破裂动脉瘤患者或者需要快速填圈的情况下,让医生更方便并让患者获益。
黄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CNS)会员、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北京市通州区运河计划(卫生领域)领军人才、中国老年学会脑卒中分会委员、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先进制造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外科专业学组委员、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成员、教育部科技管理专家库成员、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委/河北省科委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内外多家杂志评审专家。长期从事颅脑损伤、脑血管病及神经外科危急重症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参编著作6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国内核心期刊及SCI论文38篇,获得局级以上奖项7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近年主持局级以上课题14项。
王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医院神经外科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医院神经外科,硕士、主治医师。毕业于辽宁医学院,从事脑血管病、颅脑损伤的基础与临床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SCI收录1篇。
我院神经外科现有床位41张,医师20名,其中正、副主任医师及获得硕、博士学位人员约占90%;护士35人。为北京市通州区重点学科,代表着该区域最高医疗水平,拥有NICU及普通病区。设有颅脑创伤、神经内镜、脑血管病、神经介入、功能与立体定向、脊髓脊柱、肿瘤及先天性疾病亚专业。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血管病、肿瘤及先天畸形等疾病开展微创手术和介入治疗,医院诊疗水平。
特别声明:本页面所载的内容、信息、评论仅供参考。如果您是一位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您应该通过您自己的专业判断来评估本页面所提供的所有信息。我们也建议在做出任何评价或治疗决定前请咨询其他专业人士并查阅其他参考资料。
往期回顾Avenir家族再添新丁,Plus系列顺势而生
致密栓塞分叉部动脉瘤一例
美国Dr.Knopman分享一例后交通动脉瘤的致密栓塞比利时Dr.JoPeluso分享一例颅内基底动脉瘤的致密填塞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脑医汇App(原神介资讯App)“短视频”功能全新上线,碎片化时间学习内容,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