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心,扑通扑通的乱跳一不小心,房颤又来了......”
01
—
何谓房颤?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导致心房的有效收缩产生的泵血功能丧失。同时也导致心室律的不整齐,易导致心衰、心房附壁血栓、脑栓塞的发生。
02
—
房颤发作时的感受
“心跳加速、小鹿乱撞”我们经常用这个来形容激动的心情,但如果没有任何激动的事情心脏却经常跳得又快又乱,有以下所示症状,医院心血管科看看是否得了“房颤”!!!
03
如何判断发病时的心跳是房颤?
1.房颤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心慌、心跳不整齐,有时症状轻、甚至没有症状,所以容易被忽视,但长期的房颤可以引发脑卒中,严重影响们的健康。
2.人正常的心跳是60~次/分,心房心室规则收缩。而房颤时心房不再规律收缩,而是变成了颤动,每分钟可以达到~次。比正常的窦性心律要快许多,而且节律也不整齐等不适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摸脉搏发现房颤——如脉搏明显不整齐,就有可能是房颤了,但最终确诊还需要依靠心电图。
04
房颤的病因
房颤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心房纤维化,也就是心房老化,所以年龄的增长是房颤发生最主要的原因。
另外,一些疾病也会增加房颤的风险,如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二尖瓣相关疾病、肥厚性心肌病及扩张性心肌病等心血管相关疾病都可增加房颤发病率;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肺动脉血栓、甲亢、银屑病等其他系统疾病与房颤发生密切相关;不良生活习惯也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05
房颤的危害
房颤最大的危害是血栓栓塞。因为房颤时心房正常的机械收缩功能丧失,很容易形成血栓。而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堵塞血管。其中,最常见的、也是危害最大的。
血栓沿颈动脉到达脑子里面堵塞脑血管,引起脑卒中。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没有房颤人群的5倍,35%的房颤患者在一生中至少发生一次脑卒中。
还有一部分血栓,大概10%左右,会沿着动脉到达身体的其他器官,堵塞肠系膜动脉、肾动脉或下肢动脉,引起急腹症、肾动脉栓塞或下肢动脉栓塞等。
得了房颤该如何治疗?
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房颤的治疗目前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新型抗凝药的逐渐普及,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不断成熟及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的兴起,为战胜房颤增添了信心。
抗凝治疗
预防血栓等并发症是房颤治疗的重要内容。目前指南建议,无论房颤为何种类型,凡CHA2DS2-VASc评分≥2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均需服用抗凝药
预防血栓形成。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年ACCF/AHA/HRS指南建议,症状性阵发性房颤为射频消融术的Ⅰa类适应证。
目前,肺静脉电隔离对阵发性房颤治疗的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认同,但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仍较高,是房颤治疗的难点。
十余年来,我国房颤导管消融量显著增加,高龄、持续性房颤、合并基础疾病及左心房内径增大等患者的治疗比例逐年升高,能独立完成该术的医生越来越多,射频消融术已成为房颤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
左心耳封堵术
研究发现,90%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心房血栓来源于左心耳,血栓脱落至脑部动脉形成卒中。对于有口服抗凝药禁忌证或不能耐受的卒中高危患者,左心耳封堵术无疑带来了新希望,尤其对于既往有卒中史且>75岁的高龄患者,左心耳封堵术的临床获益更为显著。
改善生活方式
肥胖及大量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近来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减重,适度运动,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限酒等,不仅降低发作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还能显著降低导管术后房颤复发风险。
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房颤的治疗目前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新型抗凝药的逐渐普及,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不断成熟及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的兴起,为战胜房颤增添了信心。
请大家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