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邓莉萍
近几年,植物饮料略来略受人欢迎,甚至许多家长也开始给婴儿摄入植物饮料,尤其在发达国家。然而,当植物饮料替代配方奶作为一岁以内婴幼儿的单一膳食时,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营养问题,甚至引发疾病,下面就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病例再现
这是一个足月顺产的婴儿,出生体重3.1kg,按时接种疫苗。之后健康成长,7月大时会坐,8个月以后出现不爱交流、坐不稳等表现;9个月时体重9kg,身长68cm;11个月时表现为易激惹,体重8.5kg,身长71cm,血压98/56mmHg。患儿拒绝双腿站立,双下肢被移动时会哭闹。无关节渗出及牙龈出血。
这个表现引起了家长的注意,于是他们带孩子去看医生了。影像学检查发现:双下肢X线片示骨质减少、骨皮质变薄、Winberger环、Frankel线、骨折、骨膜反应(如下图所示)。脊柱侧位片显示:椎体骨折、椎间隙增宽。
双下肢正位片显示:骨质减少,骨皮质变薄,骨骺周围有白线(Winberger环)(白色箭头),干骺端有白线(Frankle线)(黑色箭头),左股骨末端骨折(黑色弯曲箭头),右股骨末端骨膜反应(白色弯曲箭头)。
实验室检查异常值:Zn64μg/dL(65–),促甲状腺激素7.47μIU/mL(0.27–4.84),25羟维生素D.3ng/mL(30–),抗坏血酸(AA)水平10.0μmol/L(23–)。
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与其营养史一致,均提示患儿患有婴幼儿坏血病、生长发育迟滞、维生素D缺乏。
▼什么原因导致?
究竟谁是孩子这一系列疾病的幕后元凶呢?家长和大夫思来想去,最后终于找到了——植物饮料。原来,在孩子出生后2.5个月之前,一直摄入牛奶为基底的配方奶,但是在这期间,患儿出现皮炎,所以,在医师的建议下更换了喂养方式。2.5~11个月期间,患儿的摄入量为~ml精制营养混合物。患儿6月龄以后,每日摄入的营养混合物为:g杏仁饮料、60g杏仁粉、20g芝麻粉、一勺棕米麦芽、60~80g谷类奶油,在此期间患儿的日均能量摄入为97kcal。
一般而言,我们建议一岁以内的婴幼儿每日膳食中含有50~60mg维生素C。在婴儿正常的配方奶中,维生素C的含量规定为10~30mg/kcal,欧洲女性母乳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63±14mg/kg,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60~mg/g。但是植物饮料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对热敏感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却可能遭到破坏。
正是由于长期摄入植物饮料作为单一营养源,导致孩子出现了维生素C等的缺乏,并进一步产生了之前的悲剧。
▼古老的坏血病
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胶原蛋白形成所必需的,它有助于保持间质物质的完整,如结缔组织,骨样组织以及牙本质,严重缺乏可引起坏血病。早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有对该病的详细描述。饥荒、营养摄入不均衡,曾经让这个病肆虐了几代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这病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这是一种急性或慢性疾病,特征为出血,类骨质及牙本质形成异常。儿童主要表现为骨发育障碍,肢体肿痛,假性瘫痪,皮下出血。成人表现为齿龈肿胀、出血,皮下瘀点,关节及肌肉疼痛,毛囊角化等。
▼简单的治疗
给予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D替代治疗对于该患儿是最佳的选择。维生素Cmg/天、维生素DUI/天,维持3个月。同时将喂养方案改为婴幼儿配方奶、谷类、肉、水果和蔬菜,替代之前的喂养方式。治疗4周后X线检查结果显示患儿的各种症状均有所改善。45天后,血清维生素C、维生素D、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正常。8周后,患儿腿疼减轻,并逐渐可以行走了。
▼更多的思考
在面临患儿配方奶过敏、不耐受等问题时,千万不要盲目的选择其他饮料作为代替方案,科学合理的选择防过敏奶粉,也是保证宝宝健康发育的重要一步哦!
资料来源
IsidroVitoria,MD,PhD,BertaLópez,MD,aJacintoGómez,MD,et.al,ImproperUseofaPlant-BasedVitaminC–DeficientBeverageCausesScurvyinanInfant.PEDIATRICSVolume,number2,February
责任编辑:赵哲维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医信共同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邮箱:yxfepd
easy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