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者寄语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总数的20%,其发病率排第三位。
目前观点认为:通常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形态较复杂、穿支血管众多,血管内治疗较困难,且有时需实施血管重建,其治疗方式首选显微夹闭;但现有的临床数据也发现:与血管内治疗相比,显微夹闭手术术后缺血并发症更高,这是影响MCA动脉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多个中心报道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经血管内治疗也可取得满意效果。
本期「沛嘉加奇·嘉介谈」邀请到重庆医院郭宗铎教授带来Jasper?SS弹簧圈应用于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介入栓塞的应用体会,精彩不容错过。
本期病例
01
病情简介
基本信息:患者女性65岁,女性。检查发现左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年入院;既往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一般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02
术前影像学检查
头颅CT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大小约5mmx7mm。
DSA造影证实为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
03
术前评估
初步诊断: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
术前讨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表示不愿接受开颅治疗,经过对患者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患者基本情况等方面的评估,最终选择行动脉瘤栓塞术。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DA6F导引导管
Headway17微导管
ProwlerPlus
Synchro10
EV3弹簧圈6*20
Jasper?SS弹簧圈4*12,4*12,3*8,3*8
Enterprise2支架4*16
04
手术过程
栓塞微导管、支架微导管到位
首发圈6*20
弹簧圈自瘤颈疝出
释放Enterprise24*16支架
继续填入Jasper?SS弹簧圈4*12、4*12、3*8,寻空好。
Jasper?SS弹簧圈在填塞过程中,推送无阻力,对微导管的影响较小,整个填塞过程满意。
最后Jasper?SS弹簧圈3*8收尾,动脉瘤致密栓塞,分支血流无影响。
05
术后影像
术毕即刻造影从不同角度见该动脉瘤被完全栓塞,未见残留。
术毕3D造影
术后情况:
血压/82mmHg,心率84次/分。
意识清楚、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术后予尼莫地平注射液10mgq12h,24h后双抗。
术后定期随访情况:
术后MRA随访未见动脉瘤残留或复发,目前仍在持续随访中。
病例总结
MCA动脉瘤治疗—重庆医院经验:
治疗安全性方面:显微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MCA动脉瘤都是安全有效的。
预后方面:对于破裂和未破裂MCA动脉瘤患者,选择血管内治疗或显微夹闭手术无明显差异。
术后并发症方面:破裂动脉瘤组显微夹闭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血管内治疗组;而未破裂组两种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异。
动脉瘤复发方面:与显微夹闭相比,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更易复发。
加奇Jasper?SS弹簧圈使用体会:
圈体柔软。
寻空能力强,分布均匀。
无踢管现象。
术者介绍
郭宗铎
重庆医院
医学博士,留美学者,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20年,专注于脑血管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尤其擅长利用多种手段治疗复杂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狭窄等脑血管疾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SCI论文四十余篇。
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分会委员;NRR杂志(SCI)中国区域青年编委;Frontiersinneuroscience杂志编委;重庆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脑血管外科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