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殿风 http://m.39.net/pf/a_4710681.html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生育期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生率约为20%~25%·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包块、压迫等·是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疾病周期子宫肌瘤疾病周期较长,可长期存在。疾病类型按肌瘤生长部位:·宫体肌瘤(常见)·宫颈肌瘤(少见)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肌壁间肌瘤(常见)·浆膜下肌瘤(少见)·黏膜下肌瘤(少见)发病部位子宫临床症状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下腹坠胀、腰背酸痛并发症贫血、不孕、流产传染性无遗传性有,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且具有家族聚集的特点。病因该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存在一定关系。1.女性激素异常:该病多发于生育期,一般在青春期前的比较少见,多由女性激素异常导致,有些女性会在绝经后出现萎缩或者消退的现象。2.遗传因素:据研究表明,25%~50%的人群患病与细胞遗传学存在一定关系。增加患病的因素女性体内雌激素过多、妊娠、摄入雌激素过量的食物等,都会增加本病的患病几率。高风险人群1.30~50岁女性:从30岁到绝经期前,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患子宫肌瘤的几率也增加,绝经期后肌瘤通常会萎缩。2.妊娠女性:妊娠期女性雌激素水平高于非孕期,会刺激子宫肌瘤生长。典型症状1.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与既往相比,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亦可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或血样脓性排液。长期经量增多可导致继发贫血、乏力、心悸等症状。2.下腹包块:肿块呈实性,在下腹正中部位,可活动、无压痛、生长缓慢。巨大的黏膜下肌瘤会脱出阴道外。3.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多,致使白带增多,黏膜下肌瘤一旦感染,可有大量脓样白带,若发生溃烂、坏死、出血,可有血性或脓血性恶臭的阴道流液。4.压迫症状:子宫前壁下段肌瘤可压迫膀胱出现尿频、尿急等现象,宫颈肌瘤可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子宫后壁肌瘤可引起便秘等症状。5.其他:常出现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经期加重。其他症状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呕吐、发热、疼痛等。并发症状1.贫血:长期经量增多,可导致继发性贫血,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和失眠等。2.不孕:特别是当肌瘤压迫宫腔或凸向宫腔生长,改变了子宫形状时,会影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3.流产:肌壁间肌瘤过大时,可使宫腔变形或内膜供血不足,引起流产。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观察有无肿块,并通过肿块大小及表面光滑程度、质地、活动度等,判断是否为子宫肌瘤。2.B超检查:子宫肌瘤首选B超检查,以区分子宫肌瘤与其他盆腔肿块。3.MRI检查:MRI检查可准确判断肌瘤的大小、数目和位置。4.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主要协助诊断。鉴别判断1.妊娠子宫:妊娠时有停经史,早孕反应,而子宫肌瘤有出血表现。借助尿或血HCG测定、B型超声可确诊。2.卵巢肿瘤:多无月经改变,呈囊性,位于子宫一侧。而子宫肌瘤多数呈实性,可借助B型超声、磁共振或腹腔镜鉴别。3.子宫腺肌病:质硬,亦可有经量增多、子宫增大等症状,子宫腺肌病继发性痛经明显。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有时子宫腺肌病可与子宫肌瘤并存。4.子宫内膜息肉: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不规则阴道流血等,最可靠的鉴别方法是进行宫腔镜检查。5.排卵障碍相关的异常子宫出血: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可以通过B超、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査,对两者进行鉴别。医生可能询问患者的问题1.是否有下腹肿块?2.下腹肿块出现多长时间了?3.月经规律吗?4.是否怀孕过或生过孩子?5.服用过含雌激素的药物或食物吗?6.家族中有人患类似疾病吗?7.过去得过哪些疾病?患者可以咨询医生的问题1.子宫肌瘤会不会恶化?2.需要住院治疗吗?3.是不是都需要手术?4.子宫肌瘤对怀孕有影响吗?5.适合吃什么食物?食疗有用吗?治疗原则临床上以随访观察为主,可服药进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或疾病进展过快,则需要手术治疗。一般治疗1.大多数轻度患者可以不做特殊治疗,绝经期后肌瘤通常可能萎缩甚至消失。2.处于备孕期或者孕期的女性,如果肌瘤存在,容易导致不孕和流产等,要及时进行治疗。药物治疗常见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米非司酮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缓解症状,抑制肌瘤生长使其萎缩。但停药后肌瘤又逐渐增大。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原因不明的阴道出血者禁用。2.米非司酮:具有强抗孕酮作用,亦可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作为术前用药或提前绝经使用。此药不宜长期使用,原因是其拮抗孕激素后,子宫内膜会长期受到雌激素刺激,因此可增加患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米非司酮的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晕、腹痛等。手术治疗1.肌瘤切除术:可以有效保留患者的子宫,适用于肌瘤不是特别大的患者。2.子宫切除术:适用于症状比较明显且严重,存在较大肌瘤,以及有恶变倾向或高度怀疑恶变的患者。该方法将切除全部的子宫,以防止疾病更加严重。3.子宫动脉栓塞术:适用于出血伴贫血的患者。其他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利用超声波聚焦于子宫肌瘤的病灶,通过超声波准确消融目标肌瘤。有生育要求的肌瘤患者慎用。治疗后效果目前临床没有针对子宫肌瘤的特效药物,治疗效果不一。手术治疗复发率较其他操作稍低,治疗效果较好。?浆膜下肌瘤可以长得很大而无其他症状,患者常常因触摸到腹部包块而来就诊。因肌瘤生长部位及大小不同,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压迫症状,如压迫膀胱,出现尿频、尿急;压迫直肠,造成排尿困难。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引起剧烈腹痛,这种情况下,常需要做手术切除肌瘤肌瘤使子官腔面积增大,子宫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可出现白带增多如伴有感染则可出现脓性白带。据调查,大约25%一35%的肌瘤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孕。一般怀孕后肌瘤会随着妊娠月份增加而迅速增大,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压迫,导致流产或早产.目前治疗子宫肌瘤没必要非采取对抗性的手术治疗,可以采取保全子宫的非手术介入治疗办法,同样可以达到治愈肌瘤的效果.该方法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可以使肌瘤停止生长,明显萎缩,最终纤维化.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不手术,安全无痛苦,不损伤子宫正常组织,不影响日后怀孕,无副作用,不住院,不用担心肌瘤有其他变化,因肌瘤绝大多数是良性肿瘤只要能够控制其生长,对人体并无多大危害.目前超声下的介入治疗是一种较合理的人性化的治疗方法.肌瘤2cm,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可以先观察3-6个月随访一次,只要长的速度不快,就不需要做任何处理.但是要宝宝前一定要复查肌瘤看是否长大,因为是激素依赖性肿瘤,所以在怀孕期间由于体内雌激素的增多肌瘤可能迅速长大,且子宫肌瘤可对妊娠各期,分娩和产褥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浆膜下肌瘤,肌瘤突出于子宫表面,由浆膜层覆盖。生长在子宫的表皮下者称为浆膜下肌瘤生长在子宫肌壁内者称子宫肌壁间肌瘤生长在子宫腔的内壁者,称粘膜下肌瘤若肿瘤向外生长接近表面,称为浆膜下肌瘤。若长在中间,称肌壁间肌瘤。若向子宫腔生长,称为粘膜下肌瘤。肌瘤也可以带蒂,但更多是无蒂的肌瘤。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表面仅由子宫浆膜层覆盖。仅有一蒂与子宫肌壁相连,因血供不足易变性、坏死。若蒂部扭转而断裂,肌瘤脱落至腹腔或盆腔,形成游离性的肌瘤。子宫肌瘤变性,指的是子宫肌瘤失去原有的典型结构。常见的变性有:第一、玻璃样变,又称透明变性,是最常见的镜下见病变区肌细胞消失为均匀透明的无结构区。第二、囊性变,子宫肌瘤玻璃样变继续发展精细胞坏死液化即可发生囊性变,此时子宫肌瘤变软很难与妊娠子宫或卵巢囊肿区别,肌瘤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囊腔。第三、红色样变多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为肌瘤的一种特殊性坏死。发生机制不清,可能与肌瘤内小血管退行性变引起的血栓及溶血、血红蛋白渗入肌瘤内。有关患者经常有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增高检查发现肌瘤迅速增大,有压痛。第四、肉瘤样变,也就是比较少见的肌瘤恶变,多见于绝经后伴疼痛和出血的患者。第五、钙化,多见于蒂部细小、血供不足的浆膜下肌瘤以及绝经后的妇女的肌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donx.com/lsmly/7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