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
多发生于青春发育期男、女性青年,
一般12-24岁青少年
发病率可高达85%,
25-34岁的成年人占8%
本期文章小E主要整理了:
治疗痤疮的中西医方法大全!
快来看看吧~
No.1
什么是痤疮?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
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
No.2
为什么会长痤疮?
痤疮的发病涉及四个主要致病因素: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过度、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和炎症因素。
痤疮爆发有以下几方面的诱因:
(1)饮食因素:高糖、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会诱发或加重痤疮。
(2)心理因素:压力过大或熬夜后痤疮高发。
(3)遗传因素:父母双方都有痤疮,子女发生重症痤疮的概率比较高。
(4)其他因素:雄激素分泌旺盛、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对肥胖的人痤疮的发病率高。
此外,特殊生理状态,比如月经前后激素水平波动也会引起痤疮的发作或者加重。
No.3
西医治疗建议
1.轻度(粉刺):
一般采用局部治疗,首选外用维A酸类药物,必要时可加用过氧化苯甲酰等以提高疗效。
2.中度(炎性丘疹):
采用局部联合治疗(如外用维A酸类药+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
治疗效果不佳时可口服抗生素治疗,或联合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类药。
3.中度(丘疹、脓疱):
①常需采用联合治疗,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类药物+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
效果不佳时可单独口服异维A酸治疗,也可同时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对有适应证并有避孕要求的女性患者可选择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或联合抗生素治疗。
②维持治疗:单独外用维A酸类药物或加用过氧化苯甲酰。
4.重度(结节、囊肿):
①口服异维A酸是一线治疗方法。对炎性丘疹和脓疱较多者,可先采用口服抗生素+外用过氧化苯甲酰联合治疗,待炎症改善后改用口服异维A酸治疗囊肿和结节等皮损。女性患者可考虑激素联合口服避孕药治疗。
②聚合性痤疮早期联合糖皮质激素+口服异维A酸。
③重度痤疮患者,特别是炎症较重时早期阶段可先使用抗生素,再序贯使用异维A酸,或异维A酸疗效不明显时可以改用抗生素治疗。
No.4
中医治疗3妙方!
中医认为本病多是因为肺胃积热上蕴于皮肤,或血热、热毒瘀滞肌表而成,治疗宜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为主。治疗上,主要分三个类型治疗。
1.轻症型:
此证为痤疮初起,临床仅有小丘疹,粉刺表现,可伴有口干喜饮冷,或伴口臭,便秘,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平或微数或滑或滑数。
方用银翘散加减:
银花12g,连翘12g,炒牛蒡子9g,芦根18g,炒黄芩9g,夏枯草15g,炒栀子9g,制大黄6g(后下),蛇舌草15g,生甘草6g。(若大便正常则不用大黄)
2.普通型:
临床表现为面部或胸背出现丘疹,粉刺和脓疮,口干喜饮,或伴口臭,便秘,或伴情绪急躁,舌红可有芒刺,苔薄白或薄黄,脉滑或滑数。
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
银花15g,连翘15g,野菊花12g,紫花地丁12g,蒲公英15g,夏枯草15g,炒黄芩9g,炒栀子9g,蛇舌草15g,炒黄连6g,桑叶15g,生山楂15g,赤芍9g,制大黄6g(后下),生甘草6g。(若大便正常则不用大黄)
3.囊肿型(严重型):
临床表现为面部满布丘疹,粉刺,脓疮,囊肿,甚至疤痕累累,口干喜饮,或伴口臭,便秘,舌红或伴芒刺,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滑数。
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
银花15g,连翘15g,炒栀子9g,当归尾9g,赤芍9g,丹皮9g,丹参15g,制乳香6g,制没药6g,皂角刺9g,白芷6g,浙贝9g,天花粉9g,夏枯草15g,蛇舌草30g,蒲公英15g,生山楂15g,生甘草6g。
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服。
No.5
中成药外用治痤疮
1.六神丸:六神丸10~15粒,绿药膏1瓶。将六神丸研为细末,与绿药膏混合均匀备用。每晚常规清洗皮肤后,将六神药膏糊涂抹于患处、双手心及双足心涌泉穴处,翌晨洗去,每晚1次,30天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可清热散结,消肿止痛。
2.冰硼散:冰硼散1支,清水适量。将冰硼散用清水适量调匀,用棉签蘸药糊外搽患处及双手心、双足心,每日3次。可清热解毒、宣肺理气。
3.三七片:三七片20粒,大黄6克,冰片2克,共研细末,加凡士林适量调为膏状,外涂于患处,每日3次。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4.硫黄软膏:蒲黄粉、大黄粉各5克,硫黄软膏适量,调匀备用。患处用温水冼净后,直接将药膏涂抹于患处,每天3~4次。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5.三黄片:三黄片3~5粒,研为细末,用酒精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每日2次。可清热解毒。
6.黄连素片:黄连素片10粒,大黄粉10克,共研细末,加清水适量调匀,用棉签外搽患处,每日3~5次。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7.双黄连粉针剂:取本品适量,用清水少许调匀,外搽患处,每日3~5次。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8.润肌皮肤膏:外用,用纱布包药擦患处,用药后如不痛,可直接敷于患处,每日2次。可消斑,燥湿,活血。
9.颠倒散搽剂:硫黄、大黄粉各等量。将二药混合均匀,用清水或茶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搽患处、双手心及双足心涌泉穴处,每日2~3次。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10.清热暗创膏:每次适量,外搽患处,每日2次。可清热解毒。
11.冰黄软膏:外用,湿水洗脸后取软膏剂适量涂于面部,每日2次。可清热除湿,解毒化瘀。
12.新肤螨灵软膏:先用温水将面部洗净,再取本品外用,涂擦患处,1天2次。可杀螨止痒。
No.6
预防措施
1.合理饮食:尽量清淡饮食,避免高糖、高脂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适量运动:运动可以减少胰岛素抵抗,避免重症痤疮的发生,注意运动后大汗淋漓需要及时清洁,避免毛孔堵塞,从而诱发痤疮。
3.心理调节:尽量减少心理应激,养成早睡早起规律的作息习惯。释放压力可以很好的抑制痤疮的发生和发展。
4.预防感染:平常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脸部,也不要做托腮的动作,以免手部病菌传播到脸部诱发痤疮。
5.避免挑挤:绝对不要用手或者针挑挤痘痘,这会导致皮肤感染并促使瘢痕的形成。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