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上了解我的脸

今天和明天我们先来夯实基础吧!

哈哈哈有木有想到这个

大家都是混过学校的人,一旦涉及基础知识肯定有些无聊,我也很抱歉没能讲得绘声绘色,所以我们只分两期推送好了,今天是皮肤的结构,明天是皮肤的功能,然后迈入新篇章。

都是社会人!

这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教材,课代表对大家高标准严要求哈哈!大家知不知道知乎上一个很有名的专栏《女神进化论》,这位姑娘用20岁到30岁这十年时间,从不护理皮肤到过度护理导致各种皮肤问题,到自学皮肤学、化妆品配方及工艺,最终完全恢复。除了外貌的变化,她的学业、工作、和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课代表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和这位姑娘一样自己改变命运!

看这人生赢家的眼神…

皮肤的结构

皮肤(skin)覆于体表,与人体所处的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极其重要。皮肤也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1.表皮

表皮(epidermis)位于皮肤最上层,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麦克尔细胞等构成。其中,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是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数量占80%以上。由表皮深层开始逐渐增殖分化为角化细胞,过程中可以产生角蛋白(keratin),细胞核与细胞器逐渐消失,细胞逐渐脱落(我们一直都在脱皮,脱落的就是这些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角化细胞),未脱落部分对机体仍有保护作用(所以不要总去角质啊)。根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阶段和特点,由深至浅可分为五层。

1.1基底层(stratumbasale)

位于表皮底层,由一层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构成。基底层细胞分裂、逐渐分化成熟为角质层细胞,并最终由皮肤表面脱落是一个受到精密调控的过程。正常情况下曰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序上移,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这一层还有黑素细胞,约占基底层细胞总数的10%,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让他们一路带上去。黑素能遮挡和反射紫外线,借以保护真皮及深部组织。

对了,基底层还可能存在具有长期增殖及分化潜能的表皮干细胞。

1.2棘层(stratumspinosum)

位于基底层上方,由4~8层多角形细胞构成,细胞轮廓渐趋扁平。细胞表面有许多细小突起,相邻细胞的突起互相连接,形成桥粒(即细胞间紧密连接起来了)。

1.3颗粒层(stratumgranulosum)

在角质层薄的部位由1~3层梭形或扁平细胞构成,而在掌跖等部位可厚达10层,细胞的主要特点是细胞核和细胞器溶解,胞质内含有许多形态不规则的透明角质颗粒。细胞内部开始生成吸水性很强的角蛋白,同时随着细胞不断向浅层角化过程,多糖、脂类(主要含神经酰胺、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等内容物不断从膜被颗粒排出,进入细胞间隙,并且进一步加强细胞间的结合力。

在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颗粒层与角质层之间还有透明层(stratumlucidum)。

1.4角质层(stratumcorneum)

位于表皮最上层,由5~20层已经死亡的扁平细胞构成,结构非常致密,能有效抵御外界刺激,从而保护下面所有生理活动正常进行。这里有一个著名的砖墙样结构,这些角质形成细胞紧密相连(砖块),胞质中又充满吸水性极强的角蛋白和其水解生成的天然保湿因子(NMF),细胞周围再包裹着水分不易透过的脂质(水泥),在皮肤表层还有由皮脂腺分泌出的皮脂膜保护。

像这样的砖墙结构

实际是酱紫的

另外,角质层上部细胞间桥粒消失或形成残体,故易于脱落。桥粒(desmosome)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形成。在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过程中,桥粒可以分离,也可以重新形成,使表皮细胞上移至角质层并有规律地脱落。

2.真皮

真皮(dermis)由浅至深可分为凸向表皮底部的乳头层(papillarylayer)和下面的网状层(reticularlayer),但两层之间并无明确界限。真皮主要由纤维成分组成,其中胶原纤维(collagenfibers)含量最为丰富,成分主要为胶原蛋白,直接决定皮肤的弹性与皱纹。真皮层还包括毛细血管、皮脂腺、汗腺、淋巴管、神经等。

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鲜红色的动脉血从心脏来,到来新鲜的氧气和养料,经过毛细血管,带走二氧化碳和废物变成暗红色的静脉血流回心脏。毛细血管很细,管壁很薄,血液流动缓慢,和外面细胞交换氧气、二氧化碳、养料和废物。功能和外形的搭配很奇妙,只有流动得慢一些才能充分交换物质,而其结构恰恰造就了这一特点。

皮脂腺(sebaceousglands)是一种可产生脂质的器官,位于立毛肌和毛囊的夹角之间,立毛肌收缩可促进皮脂排泄。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在颊黏膜、唇红部、女性乳晕、大小阴唇、眼睑、包皮内侧等,皮脂腺不与毛囊相连,腺导管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皮脂腺也有生长周期,但与毛囊生长周期无关,一般一生只发生两次。雄激素可促进皮脂腺分泌,雌激素可抑制内源性雄激素产生或直接作用于皮脂腺,减少皮脂分泌。禁食可使皮脂分泌减少及皮脂成分改变(由此可见,从哪方面看节食减肥都是不可取的啊)。此外表皮受损处的皮脂腺也可停止分泌。

另外,在表皮与真皮之间,还有由四层机构构成的基底膜带(basementmembranezone,BMZ),除使真皮与表皮紧密连接外,还具有渗透和屏障等作用。表皮无血管分布,血液中营养物质就是通过基底膜带才得以进入表皮,而表皮代谢产物也是通过基底膜带方可进入真皮。担当其放生损伤是时,炎症细胞、肿瘤细胞及其他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基底膜带进入表皮。

3.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subcutaneoustissue)位于真皮下方,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故又称皮下脂肪层,包含血管、淋巴管、神经、皮下脂肪和毛囊。

医学美容中有一个瘦脸项目面部吸脂手术,吸的就是这部分脂肪,因此可见脂肪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面部的轮廓走向(另一个项目肉毒素作用的是肌肉,肌肉也能影响面部大小)。皮下脂肪还可以储存能量和隔热。

毛发在这里生根。皮肤可分为有毛的薄皮肤(hairythinskin)和无毛的厚皮肤(hairlessthickskin),前者覆盖身体大部分区域,后者分布于掌跖和指(趾)屈侧面,这些部位通常更厚,能耐受较强的机械性摩擦。有些部位皮肤结构较特殊不属于上述两种类型,如口唇、外阴等皮肤-黏膜交界处。毛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anagen,约3年)、退行期(catagen,约3周)和休止期(telogen,约3个月)。全部毛发中约80%处于生长期,正常人每天可脱落70~根头发,同时也有等量的头发再生。头发生长速度为每天0.27~0.4mm,经过3~4年可长至50~60cm。下图也解释了激光脱毛技术的原理,即为什么只有生长期的毛发能被激光打掉。

今天皮肤的结构就说到这啦,明天带来皮肤的功能。

这是我们的第3篇推送柯南

烂脸

敏感

基础

回复以上关键字,查阅相关内容。









































白癜风早期治疗几率
白癜风怎么办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donx.com/lsmly/3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