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小rdquo房颤引起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年10月29日是第16个国际卒中日,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急性脑血管病、脑血管意外等,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常见的类型包括脑梗死(脑血栓)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以通俗理解为脑血栓前兆);出血性卒中常见的类型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在年始,脑卒中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群身体健康和危及生命的首要疾病,其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患病率已严重危害我国人群的生命健康。

随着国家脑防委近些年对卒中的重视及预防知识的普及,脑卒中的一些危险因素已经引起我们的警惕。这些危险因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控的,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饮食、肥胖等;另外一类是不可控的,如:高龄、遗传因素等。有效控制可控性危险因素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然而在临床上我们会见到一部分患者并没有或仅有少数上述提到的高危因素,却仍然发生了脑卒中。这里我们就要了解一下脑卒中的病因分布了。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中,由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卒中约占25%;由脑小血管病变引起的卒中也占到25%;一些隐匿性病因不清以及遗传性血管异常、自身免疫疾病等引起的脑卒中约占25%;那么还有25%的病因是什么呢?是心源性的脑卒中!01心脏的原因为什么会引起脑的缺血性损害呢?

我们讲一个狭义的心源性卒中的概念:由于心脏本身栓子脱落、或经过心脏的栓子栓塞到脑血管中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心源性的卒中也有很多病因:如房颤、房间隔缺损、肺动静脉瘘、心脏瓣膜病等,都可以导致心源性脑卒中。在这些病因中,房颤是心源性卒中最常见的病因,而且房颤有一定隐匿性,大部分患者为阵发性房颤,不容易被监测到;同时很多患者忽视了单纯的房颤发作,未进行有效的干预,这也是造成房颤所致脑卒中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

脑卒中是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因为血管解剖学及脑耗氧量的原因,心脏血液的搏出量约40%供应着脑血管。房颤患者因为心脏搏动不规律造成心房内血流动力学异常,极易在心房壁及左心耳处形成附壁血栓,附壁血栓脱落后会随着心脏血液的输出进入周身动脉系统,那么这些血栓就有高于40%的几率进入脑血管引起脑卒中。这样的附壁血栓大小不等,如果脑大动脉出现急性的栓子栓塞,常常会引起患者因大面积脑卒中所致意识障碍、抽搐、脑水肿、继发脑出血等严重症状,后续会伴有卒中继发的肺炎、褥疮、肺栓塞、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等其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是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及致残率最高的病因。患者常常会因为“小”房颤引起“大”卒中。

02

那么什么是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通俗来说就是心房跳的不规律了,是指心房(主要是左心房)乱发指令,导致心房各部分的心肌各自为政,杂乱无章的自行收缩,每分钟可以快到-次,而且毫无规律可言,进而可能影响整个心脏的正常跳动。

03

怎样才能发现和诊断房颤?

可通过病史、查体、心电图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首先要通过病史了解有没有存在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如:老年、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肥胖、吸烟、酗酒、冠心病/心肌梗死、家族史。其次了解有没有存在房颤的一些临床表现:心悸、心慌、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乏力、头晕黑矇等。但是有了上述的危险因素及症状并不一定就是房颤,还要通过查体明确,比如采用听诊器查一下左胸心前区域有没有以下房颤的身体征象:心跳快慢不一,毫无规律;心跳声音强弱不等。或者摸摸脉搏看有没有存在以下情况:脉搏强弱不等,时轻时重;脉搏快慢不一,或有“漏跳”;同一时间内测的脉搏次数少于心率。如果也具有了以上的体征,则因尽早进行心电图的检查,心电图检查分为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的优势在于检查时间短,适合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房颤的诊断。但是对于阵发性房颤(房颤偶尔才发作)的诊断价值非常有限,非常容易漏诊。动态心电图目前有24小时监测及1周监测,需要患者佩戴心电图采集设备,对诊断阵发性房颤有重要价值。

04

治疗房颤的方案有哪些?

首先治疗房颤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房颤症状和预防脑卒中。在改善症状方面可通过药物及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β阻滞剂、地高辛、钙拮抗剂、洋地黄和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心室率而有严重症状的房颤患者,可通过房室结消融联合起搏治疗等非药物治疗。在脑卒中的预防方面,房颤患者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尽早使用抗凝治疗或射频消融等手术治疗。

房颤抗凝治疗的重要意义:减少心房血栓,减少脑卒中的发生。众多研究结果已经表明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卒中新发和复发率。目前国内外众多指南一致推荐中高危房颤患者应行抗凝治疗。合理的抗凝治疗可降低47%的卒中、心肌梗死、全身性血栓栓塞和心血管死亡事件。对于房颤患者卒中危险程度的评估已有成熟的评估量表,患者因尽早就诊心律失常专科进行评估,同时完善房颤治疗方案。

05

房颤抗凝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哪些?

有哪些优劣性?

目前用于房颤的抗凝药主要有两种: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华法林的优势在于适应症相对较广,价格低廉。然而其有效治疗浓度和药物过量的负荷浓度相距较近,患者需要常规监测血液INR比值(有效范围在2.0-3.0,低于2.0效果较差、高于3.0出血风险明显升高),并根据INR调整剂量。另外很多药物及食物会影响华法林在体内的血药浓度,进而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目前临床上已有新型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可以部分替代华法林,其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其他药物及食物相互作用少,出血风险较低,无需监测血液INR比值,但价格相对较高。

06

口服抗凝药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出血是抗凝的潜在风险,如果您有出血等不良反应或者出现新的病情变化,请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全面评估您的情况,决定下一步的治疗策略。对于小出血,如刷牙时牙龈出血,皮肤磕碰后有出血点等,可以不用管它,一般影响不大。对于大小便出血或突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头晕等情况时,危害相对比较严重,需要立刻就医。服用口服抗凝药,整体而言是获益大于风险的,安全合理的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07

抗凝药物需要服用多久?

房颤是慢性疾病,具有卒中高危风险的患者一般需要坚持长期抗凝治疗。房颤患者的中风与其危险因素有关,而与房颤症状轻重无关。房颤症状的轻重不是开始或停止抗凝的标志。根据房颤患者的合并疾病情况,医生会综合判断,评估获益风险比,以确定是否进行长期抗凝治疗。

08

房颤引起心源性卒中如何治疗?

房颤所致的心源性卒中常见于患者情绪激动或活动中,发病急骤,相对容易及早发现,因发病时间较短,若在3-4.5小时以内可以考虑急诊静脉溶栓或动脉取栓治疗。发病后应立即拨打,选择距离发病地点最医院或有能医院,尽量减少发病至溶栓药物应用时间。对于大动脉栓塞患者可在静脉溶栓同时积极考虑动脉取栓治疗,尽量降低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对于超过溶栓及取栓时间的患者可依据临床医师的判断在合适的时间选择抗凝治疗,应用抗凝药物前要复查头CT判断有无出血转化。

房颤易被忽略(小),但可引起严重脑卒中事件(大),应提高对房颤的重视,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降低卒中风险

(本文为科普文章,不作为临床治疗指导)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donx.com/jhxsz/91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