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剧痛后,长沙的刘娭毑突感右臂麻木,没了知觉。一摸上去,手臂皮肤冰凉,连脉搏都摸不到了……
今日是世界血栓日,医院介入血管科副主任田睿表示,刘娭毑为房颤导致的心脏附壁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跑到手臂上,引起其右上肢急性动脉栓塞。
这天,73岁的刘娭毑在家里准备晚餐时,突然一阵剧烈疼痛从右手上臂传来,随即她的右臂丧失了知觉。
这可吓坏了刘娭毑,她急忙呼唤家人。家人拨打了,将老人送至医院急诊医学科。
医生检查时发现,刘娭毑右上肢皮肤苍白,皮温低,右侧肱动脉、桡动脉搏动消失,初步考虑右上肢动脉栓塞,于是将她紧急收治入介入血管科。
医生急诊完善右上肢血管CT造影检查,发现患者右侧腋动脉-肱动脉移行段栓塞,心电图提示房颤;进一步询问病史得知,刘娭毑患有房颤多年,没有进行规律的抗凝治疗。
田睿判断刘娭毑为房颤导致了心脏附壁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引起右上肢急性动脉栓塞。如果不及时处理,右上肢继续缺血将导致肢体坏死,刘娭毑将面临截肢的风险。
事不宜迟,田睿带领科室团队为刘娭毑施行右侧肱动脉切开取栓术。一条长约2厘米的血栓被取出,刘娭毑的右手也随即恢复动脉搏动。
经过规范治疗,刘娭毑的右手基本恢复正常状态。
▲医生正在紧急为刘娭毑取栓
▲术中取出的血栓
“医生,为什么我妈妈的心脏会突然长血栓、血栓又怎么会跑到手臂上去呢?”刘娭毑的女儿询问道。
田睿解释: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对于有房颤病史、且未规律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很容易在心脏内形成附壁血栓。
随着时间推移,血栓积少成多,久而久之,脱落的血栓变成了“定时炸弹”,因为血栓一旦脱落,会随着血液流动,传入并栓塞全身各处远端直径较小的分支动脉,继而引起该动脉供血脏器或肢体的缺血性坏死,严重的还会导致截肢甚至死亡。
动脉栓塞高发于下肢,上肢动脉、颅内动脉及腹腔内脏动脉也可能发生。
田睿表示:房颤不可怕,抗凝治疗需规范。若出现突发肢体疼痛、发冷,皮肤苍白或麻木等症状时,不要慌张,应尽快就医,及早进行手术以恢复肢体血运,挽救肢体和生命。
专家简介田睿
介入血管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院进修血管外科。从事普外及血管外科专业十五年。
擅长:各种外周血管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
坐诊时间:星期四上午
科室简介介入血管科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学科,结合了外科学基础与介入放射学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和定位准确等特点。
医院介入血管科具有完善的门诊诊室、DSA手术室、专科病房、微创诊疗室的临床专科。科室先后开展了复杂大动脉疾病的支架血管腔内修复、TIPPS分流手术、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TurboHawk旋切技术等手术,在肝胆介入及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常见病种
外周血管疾病:包括下肢静脉曲张、动脉硬化闭塞症、深静脉血栓、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血管瘤、动脉夹层等,主要开展腔内治疗,采用微创技术,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大切口,患者痛苦小、恢复快。
肿瘤学疾病:开展包括肝癌、肺癌、子宫肌瘤等在内的多种良性、恶性肿瘤的局部化疗、营养动脉栓塞、激光射频消融治疗。可替代部分传统手术切除,也能为丧失手术机会的患者提供综合治疗,改善生存质量。
出血性疾病:包括肿瘤破裂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咯血及外伤性出血等,能精确栓塞出血部位的供血动脉,较大程度上避免器官的切除。
综合性治疗:适应症包括胆道梗阻、食管癌、前列腺增生、输卵管堵塞、子宫内膜异位症、脾功能亢进、结石等。在放射引导下,通过介入技术进行腔道成形、镍钛合金支架植入等,达到精准治疗目的。
供稿:介入血管科田睿
审核:医务科宣传科
整理: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