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翟志光
文字整理:马颖
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其发病主要与性激素水平、皮脂腺大量分泌、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及炎症等因素相关。
内分泌因素:这是产生座疮的主要病因,是由雄激素分泌过于旺盛,促使皮脂腺分泌过多造成的。而皮脂腺的大小、密度、活性及毛囊结构等,都受到基因遗传的影响。
细菌感染:皮肤的表面有许多菌落存在,而其中痤疮丙酸杆菌特别喜欢毛囊内的无氧环境,它们能分解皮肤表面的脂肪,产生毒性物质破坏毛囊和皮肤。
毛囊角化:毛囊是毛发根部的囊状组织,一旦出现问题,即会发生炎症,产生痤疮。当毛囊过度角化,毛囊口就会堵塞,毛囊管腔变得狭窄、闭塞,皮脂淤积于毛囊口而形成脂栓,这就是我们脸上常见的白色小颗粒,称之为白头粉刺。
激素分泌过于旺盛,中医认为属于热邪,细菌感染分解皮肤脂肪,产生毒性物质,中医认为属于湿热和热毒,所以中医治疗痤疮要用清热解毒之法。
清哪里的热?如何清热?中医认为,对于皮肤科疾病的诊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痤疮发于面部皮肤,五脏中的肺在体合皮毛,肺主皮毛。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而上行过胸,肺经有热,则循经上熏,壅于胸面,故胸面生疹。从肺论治座疮,其主证为肺经风热证,治宜清肺热。
痤疮的发病部位在颜面部,足阳明胃经起于颜面而下行过胸,胃经积热,则循经上行,滞于胸面,而生座疮。从脾胃论治座疮,其主证为胃肠湿热证,治宜清热祛湿。如发于面部两侧,责之肝胆湿热。
毛囊过度角化,中医认为其属于肌肤失养。哪些原因能导致肌肤失养呢?气血瘀滞和脾胃虚弱。
气血瘀滞能导致肌肤失养,对于顽固的难治性的痤疮,治疗应活血化瘀,养血润燥,祛瘀才能生新。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可致气血两虚,终致肌肤失养。所以痤疮治疗一段时间后,原有的痤疮清下去,也不再长新的,往往需要巩固治疗,就是调补脾胃以治其本,防止复发。
翟誌光:
字守拙,男,中醫博士,副主任醫。幼時學文,及長學醫,
兼修太極,研究古中醫。
擅長治療:皮膚病,男科病。註重中醫理論對臨床的指導作
用,在長期臨床實踐中,形成“皮科重濕熱,男科重痰瘀”的
診療特點。
温馨提示:上文中所提及药方和中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擅用。
翟廬醫話∣文化自覺文化自信
在这里
遇见原汁原味的中医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
养生丨太极丨真气运行丨皮肤科丨出诊时间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醫原創思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