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医院打造一体化急救

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69066.html

为最大限度满足急诊患者的需求,年11月1日,我院正式启用急诊病房,打造院前——抢救室——急诊病房的一体化急救模式,使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快捷高效的救治,既减少了中间环节,又极大地缩短了住院时间,确保患者的医疗需求和医疗安全。

急诊病房是由多学科组成的一级临床科室,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本领过硬、综合实力强、服务态度好的急救队伍。病房配备了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电动吸引器、微量泵、救护车以及与联网的通讯系统等先进的抢救设备。

八医引进的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于有贵,担任急诊病房主任,医院心血管内科、医院急诊科深造,擅长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周围血管疾病、各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脑卒中等疾病的诊治,对内、外科急危重症、中毒、创伤急救、心跳骤停、猝死心肺复苏急救及复苏后救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全科医护人员怀着强烈的事业心,用勤奋与执着挽救患者的生命,以严谨的态度、精湛的技术、满腔的热情、炽热的爱心,为全市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全面推进“健康青岛”建设谱写新篇章。

百岁老人重获新生

由多学科组成的急诊病房启用一个月来,来自临床一线的20多位医护人员从陌生到相识,在于有贵主任、王菊护士长的团结带领下,他们牢记使命,迎难而上,齐心协力,成功救治内科急诊患者68人,其中一位生命垂危的百岁老人重获新生。

年11月6日,李沧区百岁老人周女士在家中突然不省人事,被急送我院。经检查,老人系右侧颈内动脉栓塞致大面积脑梗死,还伴有严重的肺炎,一直处于深昏迷状态。但全科医护人员不离不弃,把老人作为重点保护对象,24小时密切观察其病情发展变化,经过半个月的全力救治,老人终于脱险并恢复意识,于11月22日康复出院。

据于主任介绍,这仅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个缩影。在68位患者中,80岁以上的占1/4,他们大多是脑血管病后遗症瘫痪、长期卧床、营养不良、全身褥疮、大小便失禁,给医护人员加大了治疗和护理难度,但大家把抢救患者生命作为第一目标,默默无闻,忘我工作。于主任表示,将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专长,以务实勤恳的工作作风、诚信负责的良好品行、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共同打造以目标为导向、以协作为基础的高效团队。

生命相托争分夺秒

“”电话是老百姓心中的生命线。八医拥有两处急救站,由急诊病房一线医护人员组成,他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扎实过硬的抢救基本功。每当救护车鸣笛,无论昼夜,他们的出发就以秒计时,追风逐电抢救患者生命。

年11月27日,李沧区书院路发生一起车祸,青岛市“”调度中心立刻发出出车指令,院前急救人员不到5分钟抵达现场,50多岁的毕先生全身几乎被血液染红。经初步检查,所幸毕先生没有生命危险,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了清创及止血处理后,立刻送到我院,大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一个出诊指令发出:一位90多岁的高龄老人呼吸困难、意识不清……大家再一次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医生了解老人的既往病史后,迅速确诊了疾病,与此同时,护士立即给予老人氧气吸入,并完成了初步的生命体征检查。时间就是生命。急救人员一刻也不敢懈怠,迅速将老人抬上救护车,给予心电监护……护士将检查结果及时报告医生后,随即给老人高流量吸氧及建立静脉通路,经过一番紧张的“战斗”后,终于到达了我院,这时老人的生命体征逐渐趋向平稳……但出诊指令并没有因此停歇,院前急救人员就这样一边循环着一次次的生死竞速、一边又为下次急救整装待发……

院前急救人员不分阴晴寒暑、气温高低、白天黑夜……时刻准备“冲锋陷阵”,他们已习以为常,并且最突出的就是“快”字,早一分钟、晚一分钟,都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每天和时间赛跑,就连吃饭的速度也是飞快的,如果慢的话,当接到“”出诊任务时,这一顿饭就吃不完。他们默默践行“争分夺秒,快捷高效”的理念,踏着南丁格尔的足迹,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donx.com/jhxsx/6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