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可能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
“我好像感冒了……”
“吃点维生素C吧……”
“我嘴里长了个溃疡……”
“吃点维生素C吧……”
“我嘴唇裂了……”
“吃点维生素C吧……”
有人开玩笑说“多喝热水、早点睡觉、重启一下”是解决任何问题的三大法门,而维生素C则颇有名列第四的势头——当一个人生病的时候,人们常说的就是吃点维生素C,但它难道真是一种万能药吗?
作为人体必需营养素的维生素C确实有很多重要的生理作用,自然不能缺少,但也不是多多益善。在注意食物选择和烹调方法的情况下,正常饮食就可获得,不必额外补充。
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
根据维生素C在食物中的含量状况,可将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划分为4个层次,即最佳食物来源、良好食物来源、一般食物来源和稀缺食物来源:
最佳食物来源主要包括:刺梨,鲜枣,猕猴桃等;
良好食物来源主要包括:辣椒、苦瓜、柑橘、番茄、菜花、草莓、荔枝、绿色叶菜等;
一般食物来源主要包括:白菜、西芹、莴笋、南瓜、梨、苹果、香蕉、桃子、樱桃等;
稀缺食物来源包括:畜禽肉、鱼、蛋、乳等动物性食物以及干大豆等几种植物性食物。
维生素C有什么用?
促进胶原形成
胶原是一种蛋白质,分布在结缔组织、血管和骨骼及牙本质细胞之间,是动物体型的基本支撑物质。所以它可以使细胞排列紧密,皮肤紧致,骨骼牙齿坚固。在受到外伤或是手术后,它可以帮助细胞修复、促进伤口的愈合。
增强免疫功能
维生素C能促进抗体形成,增加血液中IgA,IgG及IgM等抗体的浓度。这些抗体附着在外来的病毒和细菌上,指引白细胞和淋巴球来将它们消灭。
促进矿物质吸收
维生素C可以促进钙、磷、铁等矿物质在小肠的吸收,所以对于贫血或者骨质疏松症者很有帮助。
减少动脉硬化
维生素C可以增强血管的组织和减少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对于动脉硬化性心脏血管的疾病与高血压、中风等成人病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抗氧自由基和抗氧化
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极强的物质,可以有效清除长期暴露在不良环境中所产生的自由基物质。
抗肿瘤作用
医学界认为自由基与癌症或老化的发生有关。亚硝酸胺是一种致癌物质,体内若有足量维生素C存在时,就可以防止来自腌制食品的亚硝酸腌肉用的亚硝酸转化产生亚硝酸胺。
维生素C缺乏的基本症状和体征?
1、一般症状
起病缓慢,维生素C缺乏约需3~4个月方出现症状。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病人常有面色苍白、倦怠无力、食欲减退、抑郁等表现。儿童表现易激惹、体重不增,可伴低热、呕吐、腹泻等。
2、出血症状
皮肤淤点为其较突出的表现,病人皮肤在受轻微挤压时可出现散在出血点,皮肤受碰撞或受压后容易出现紫癜和淤斑。随着病情进展,病人可有毛囊周围角化和出血,毛发根部卷曲、变脆。齿龈常肿胀出血,容易引起继发感染,牙齿可因齿槽坏死而松动、脱落。亦可有鼻出血、眼眶骨膜下出血引起眼球突出。偶见消化道出血、血尿、关节腔内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病人可因此突然发生抽搐、休克,以至死亡。
3、贫血
由于长期出血,另外,维生素C不足可影响铁的吸收,患者晚期常伴有贫血,面色苍白。贫血常为中度,一般为血红蛋白正常的细胞性贫血,在一系列病例中亦可有1/5病人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骨骼症状
长骨骨膜下出血或骨干骺端脱位可引起患肢疼痛,导致假性瘫痪。在婴儿早期症状之一是四肢疼痛呈蛙状体位(pichedfrogposition),对其四肢的任何移动都会使其疼痛以致哭闹,主要是由于关节囊充满血性的渗出物,故四肢只能处于屈曲状态而不能伸直。患肢沿长骨干肿胀、压痛明显。少数患儿在肋骨、软骨交界处因骨干骺半脱位可隆起,排列如串珠,称“坏血病串珠”,可出现尖锐突起,内侧可扪及凹陷,因而与佝偻病肋骨串珠不同,后者呈钝圆形,内侧无凹陷。因肋骨移动时致疼痛,患儿可出现呼吸浅快。
5、其他症状
病人可因水潴留而出现水肿,亦可有黄疸、发热等表现。有些病人泪腺、唾液腺、汗腺等分泌功能减退甚至丧失,而出现与干燥综合征相似的症状。由于胶原合成障碍,伤口愈合不良。免疫功能受影响,容易引起感染。
维生素C易缺乏人群
特殊人群,如孕妇,乳母,婴幼儿,老年人。
从事特殊作业人群,如重体力劳动、部队人员、运动员、航空航天、潜水航海、接触有毒物、放射物工作、矿工等。
食物缺乏新鲜果蔬,偏食挑食者。
慢性疾病,严重外伤患者。
消化功能紊乱,长期腹泻者。
生活不规律,或压力过大,抽烟酗酒等。
长期服用某些特定药物、如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降钙素、阿司匹林、矿物油等人群。
维生素C,要不要补?
理论上,人们完全可以从食物中获得充分的维生素C。但如果日常膳食选择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过少,可能就无法从食物中获得满足需要的维生素C。另外一些生活习惯也会造成食物中维生素C的流失。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冲洗浸泡时就产生一部分的丢失;维生素C易被氧化,不能长期储存;维生素C不耐高温,加热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就会大量损失。
同时,个体的一些原因也可能会导致维生素C的缺乏,如机体需要量相对增高和吸收利用率降低: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疾病恢复期的病人对维生素的需要量都相对增高;老人胃肠道功能降低,对维生素的吸收利用率降低,在这些情况下就容易造成维生素C的缺乏,此时,适当的进行补充也是有益的。
维生素C,多多益善?
在了解了维生素的诸多好处后,不少人养成日常服用维生素C的习惯。其实,维生素C吃多了也会造成严重后果。
血液系统
长期大剂量的服用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能引起高铁红细胞贫血,还可以减少肠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使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加速恶化。如每天用量超过5克可导致溶血,重者可以致命。长期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后突然停药,可以造成反跳性坏血病。前苏联医学家拉夫连茨基指出,过量地服用维生素C会增加形成血栓的风险。
消化系统
长期口服维生素C每日超过3克,可引起肠蠕动亢进、腹泻、腹痛,严重时导致消化道出血;可使胃酸增加,常会使胃炎和胃肠十二指溃疡病情加重。
免疫系统
服用过量的维生素C会使白细胞的抗病能力明显下降。白细胞周围的维C过多,不仅妨碍白细胞摧毁病菌,而且还会使病菌和癌细胞得到保护,从而降低人体免疫力。过量服用维生素C会拖延某些传染病和风湿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程。
泌尿系统
服用过量的维C可能会引起草酸及尿酸结石的形成。在敏感者体内还可以引起高尿酸血症,加速肾和膀胱结石的形成。
肿瘤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癌症药理中心布赖尔研究小组指出,维生素C会诱导出某些破坏DNA的成分,而这些成分在各种肿瘤都中可以找到,说明过量维生素C可能有致癌作用,所以维生素C对肿瘤和癌症有双重作用。
膳食补充维生素C的注意事项
选择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原料,如辣椒、苦瓜、柑橘、番茄、菜花、绿色叶菜等;
减少加热烹调的食物,最好选择生吃。这样可以避免维生素C在烹调过程中的损失,需要加热烹调的食物要控制加热的温度与时间,如可以使用焯水凉拌、急火快炒等烹调方法来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
菜肴烹调完成后最好马上食用,以减少菜肴余温进一步加热和再次加热对维生素C的破坏;
如果在每天的食物中无法获得足量的维生素C,需要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也应该注意每日服用量。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膳食参考摄入量,成年人为毫克/日,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0毫克/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