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痘产品这么多,千万谨慎莫入坑,最全指南

痤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痘痘,青春痘等,它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并主要累及面部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有研究显示超过95%的人会有不同程度青春痘的发生,并且其中5%左右的青春痘患者会遗留瘢痕,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影响。

临床医师对痘痘治疗的选择存在很大差异,疗效也因人而异,常常很难获得满意效果。这主要与青春痘的发病机制复杂有关。目前青春痘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激素诱导的皮脂腺过度分泌脂质、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增殖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均与痘痘的发生相关。其中,遗传背景下的激素因素在痘痘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祛痘药物,产品及方法等宣传铺天盖地,所以非常有必要了解痘痘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从而自己能够进行有效甄别,避免入坑。雄激素是导致皮脂腺增生和脂质大量分泌的主要诱发因素。皮脂腺大量分泌脂质被认为是青春痘发生的前提条件,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通过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参与痘痘的发生发展。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炎症与免疫反应是青春痘的主要病理特征,且炎症反应贯穿了疾病的全过程。所以除了针对上述病理过程干预的药物或护肤产品,其它都值得慎重考虑。

如何选择祛痘方案,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对痤疮,也就是痘痘进行分级。痤疮主要分为3度4级,即:轻度(Ⅰ级):仅有粉刺;中度(Ⅱ级):有炎性丘疹;中度(Ⅲ级):出现脓疱;重度(Ⅳ级):有结节、囊肿。

痘痘的治疗包括外用药物治疗,口服系统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等。外用药物治疗是祛痘的基础治疗,轻度及轻中度痘痘可以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中重度及重度痘痘在系统治疗的同时辅以外用药物治疗。青春痘的治疗可以单药治疗,但更多时候推荐联合用药。

痘痘的外用治疗药物包括:

1维A酸类药物。该类药物是祛痘的一线药物,具有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抗炎、预防和改善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痤疮瘢痕等作用。此外,还能增加皮肤渗透性,在联合治疗中可以增加外用抗菌及抗炎药物的疗效。维A酸类药物是中度痘痘的联合用药以及祛痘维持治疗的首选。常用药物包括早期的全反式维A酸和异维A酸,以及现在的新一代药物阿达帕林和他扎罗汀。其中阿达帕林具有更好的耐受性,现在最为常用,一般睡前涂于皮损处及好发部位。该类药物常会出现轻度皮肤刺激反应,但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往往可逐渐耐受。此外,使用该类药物时注意防晒。

2抗菌药物。包括过氧化苯甲酰与抗生素。过氧化苯甲酰可缓慢释放出新生态氧和苯甲酸,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及轻度溶解粉刺作用,可作为炎性痤疮首选外用抗菌药物。凡具有抗痤疮丙酸杆菌的抗生素均可用于青春痘的治疗。常用外用抗生素包括红霉素、林可霉素等。但由于外用抗生素易诱导耐药,故不推荐作为首选。

痘痘的口服系统治疗药物包括:

1抗菌药物。口服抗菌药物是治疗中重度及重度痘痘常用的系统治疗方法。首选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避免选择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剂量:多西环素mg/d,米诺环素50~mg/d,疗程不超过8周。一般联合外用维A酸类药物或过氧化苯甲酰治疗。四环素类药物不宜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

2维A酸类药物。口服维A酸类药物是目前针对痤疮发病4个关键病理生理环节均起作用的唯一的口服药物。适应于重度痘痘。异维A酸是国内外常规使用的口服维A酸类药物,可作为首选,通常0.25~0.5mg/kg·d作为起始剂量,之后可根据患者耐受性和疗效逐渐调整剂量,可逐渐增加至0.5~1.0mg/kg·d。该类需与脂餐同服,疗程通常不少于16周。4周左右起效,在皮损控制后可以减少剂量继续巩固治疗2~3个月。异维A酸有明确的致畸作用,育龄期女性需严格避孕。

3激素治疗药物。包括抗雄激素治疗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常用抗雄激素药物主要包括雌激素、孕激素、螺内酯及胰岛素增敏剂等。通常使用雌激素和部分孕激素混合的复方制剂,即短效避孕药。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适用于重度炎性痤疮的早期治疗。常用泼尼松20~30mg/d或等量地塞米松治疗,不超4周,同时口服异维A酸治疗,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痘痘的物理治疗

主要包括光动力、红蓝光、激光与光子治疗等,作为祛痘辅助或替代治疗以及痘痘后遗症处理的选择。这些方法主要通过抑制皮脂分泌、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改善皮脂腺导管角化及预防或减少痘痘疤痕发挥作用。

痘痘的中医中药治疗

目前中医药治疗痤疮的产品琳琅满目,其中不乏很多陷阱,并且中药辩证更复杂,针对每个人的效果差异更大。中医药治疗青春痘的原则一般如下:

1肺经风热证:皮损以红色或皮色丘疹、粉刺为主,或有痒痛,小便黄,大便秘结,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1、2级。治法应疏风宣肺,清热散结。

2脾胃湿热证:皮损以红色丘疹、脓疱为主,有疼痛,面部、胸部、背部皮肤油腻;可伴口臭、口苦,纳呆,便溏或粘滞不爽或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或弦。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2、3级。治法应清热利湿,通腑解毒。

3痰瘀凝结证:皮损以结节及囊肿为主,颜色暗红,也可见脓疱,日久不愈;可有纳呆、便溏,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脉沉涩。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4级。治法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

4冲任不调证:皮损好发于额、眉间或两颊,在月经前增多加重,月经后减少减轻,伴有月经不调,经前心烦易怒,乳房胀痛,平素性情急躁;舌质淡红苔薄,脉沉弦或脉涩。相当于有高雄激素水平表现的女性痤疮。治法应调和冲任、理气活血。

痘痘的维持治疗

维持治疗可减轻并预防青春痘复发,是祛痘整体治疗的重要组成。外用维A酸是祛痘维持治疗的一线药物,必要时可考虑联合外用过氧化苯甲酰或直接采用阿达帕林和过氧化苯甲酰的复方制剂。一些经过临床验证的抗痤疮类功能性护肤品也可用于辅助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疗程通常为3~12个月。

青春痘后遗症处理

祛痘后色素沉着可外用改善色素类药物如维A酸类药物、熊果苷、左旋维生素C等治疗。由痘痘产生的瘢痕首选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donx.com/zlmly/98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