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C多漂亮这句话,不管是谁都能摇头晃脑煞有介事地说出来。
但是,多吃维C这话的招黑值,就跟「多喝热水/早点睡觉/重启试试」一样,一旦说出来,真的很容易被人加入尬聊黑名单。
其实,维C在生活中真的很重要。它又强大又神奇,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味营养素。中世纪一度流行在海员中的坏血病,就是因缺乏维C导致的。
所以,多吃几个桔子补充维C很有必要,不过要掌握适度原则哦。
“你站在此地不要走动,等我自己过来”
维C有啥作用?
维C是一种十分厉害的抗氧化剂。我们体内有种打劫犯一样的东西,就叫做自由基,它们会攻击我们的细胞,造成DNA的损伤。
而维C就会通过和自由基同归于尽的方式,来清除掉它们,实现抗氧化。
我们在护肤品中添加维C,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清除这个难缠的自由基,实现延缓衰老,美白淡斑的目的。
不过有些小可爱反馈说,用了维C之后,居然还有蜜汁控油效果。
要问维C到底有没有控油作用,我们就先要看看皮肤的油脂是怎么来的。
皮肤的油脂是怎么来的?
我们知道,皮肤上有皮脂腺,皮脂腺就像一个产油的大工厂,工厂生产多少油,受到多种业内的因素影响(雌激素、雄激素、皮质类固醇等来调控)。不仅如此,油厂也有个经理(DHT双氢睾酮)时不时会临场指挥一下生产。
而这个经理呢,是由公司的老板们(位于皮肤各个部分的雄激素受体,以及5α-还原酶这两个老板)共同任命的。老板把产油的事情交给一个有经验的老员工来管理,给他加个鸡腿让他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变成了经理(雄激素受体与5-α-还原酶一起,把一种叫睾酮的雄性激素变成DHT)。
有了鸡腿的经理(DHT)简直变成了工作狂,总让皮脂腺加油分泌皮脂。不单如此,不甘寂寞的经理还会时不时干点副业给皮肤添个乱(有研究表明,DHT可能参与痤疮中促炎的细胞因子生成)。
5-α-还原酶具有两种形式:I型和II型。I型主要存在于皮脂腺细胞、表皮、毛囊角化细胞、真皮乳头等皮肤部位;II型主要存在于附睾、精囊、前列腺等部位。
5α-还原酶将睾酮代谢为二氢睾酮的过程中,是通过其活性中心带正电荷的部位接近睾酮的羰基部位(上图红圈)并将其激活,随后辅酶NADPH上的H转移到到睾酮。
作用于5α-还原酶的控油成分有哪些?
知道了皮肤的油脂是怎么来的,那么应对的办法就有了。俗话说得好,擒贼先擒王,只要把油厂的大BOSS(5α-还原酶)抑制住了,那么区区油厂经理又有何惧?
通过对大BOSS的抑制作用,还可以减缓或治疗一些雄性激素依赖性疾病,例如有大量临床研究支持的痤疮、脱发等皮肤学疾病。
我们来看看都是哪些成分对大BOSS有抑制作用:
l维A酸
口服的视黄酸可以减少皮肤的5α-还原酶水平和DHT水平。(口服维A酸一定是要有医生的处方才可以进行的,千万不要擅自使用,这里可以推荐含维A酸酯类衍生物或视黄醇的外用产品。)
l多酚化合物
绿茶中的儿茶素在较低浓度(30μM)时就可以对I型5α-还原酶有抑制活性的作用。
鹰嘴豆素(Biochanin)具有相比儿茶素更强的5α-还原酶的抑制活性。
l萜类化合物
补骨脂酚(Bakuchiol)在极低用量(10μg/mL)下,和视黄酸相比对照组均展现出减少40%的5α-还原酶的表达。Bakuchiol可以有效治疗痤疮,且与水杨酸共用时对痤疮的治疗作用更为显著。含1%Bakuchiol和2%水杨酸的配方减少了70%的痤疮病变和发炎。
番茄红素(Lycopene)可以降低前列腺肿瘤中I型5α-还原酶的活性,并下调雄激素受体的基因表达。
核黄素对5α-还原酶也具有抑制活性,光黄素和原黄素的抑制活性更高。
虾青素具有降低5α-还原酶活性的作用。体外实验证明,μg/mL浓度的虾青素可以降低98%的5α-还原酶活性。专利US公开了一种含有虾青素的用于治疗前列腺良性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组合物。
l其他抗氧化剂
油酸和亚麻酸对I型5α-还原酶具有抑制活性,对II型5α-还原酶的抑制活性较弱。
含有谷甾醇、豆甾醇、乙酰左旋肉碱、硫辛酸的实验配方,在μg/mL浓度时相比10μM的非那雄胺具有更强的5α-还原酶的抑制活性。
维C居然也能控油?
让我们回到维C的话题上。其实,能抑制油厂大BOSS(5α-还原酶)的成分里,有关维C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呢,不少的皮肤外用抗氧化剂,对5α-还原酶又存在抑制作用,临床实验也有证明。
可能不能得出结论说维C控油?按耐不住内心小激动的我们,在文献库中检索到一些相关信息。
有兴趣的小可爱可以看文献内容,不过晕文献的小可爱也别慌,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说:在小范围样本内,维C及其衍生物可能有控油功效。
虽然维C的控油效果还不确定,但VC衍生物在祛痘(在一定程度上,痤疮的形成跟皮脂分泌有关)这方面,还是有显著功效的。
有关维C控油/祛痘的文献
——
○一个由11位女性志愿者(平均年龄23.6岁)参与的的有安慰剂对照的对比试验,志愿者在90天的试验期间内分别在早晚于左右脸用含有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与抗坏血酸磷酸酯钠的复合型乳剂(W/O/W)和安慰剂。实验结果表明,含有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与抗坏血酸磷酸酯钠的复合型乳剂可以显著降低面部油脂分泌——12周时,皮脂腺分泌减少17%左右。这个研究中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与抗坏血酸磷酸酯钠的含量均为0.5%wt.。
○另外一个由11名志愿者(40-65岁)在4周的时间内在脸颊两侧分别使用含1%维生素C的复合型乳剂(W/O/W)的化妆品和安慰剂。实验结果表明,4周后志愿者皮肤的皮脂分泌并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变化。
○一个由44名志愿者(20-52岁,平均年龄为40.3岁)参与的调研,在相隔4周接受了两次激光治疗中,22名志愿者从第一次治疗起使用含维生素C(浓度未知)的皮肤外用品共计12周,而另外22名志愿者不使用含维生素C的皮肤外用品。结果表明,含维生素C的皮肤外用品对皮肤的油脂分泌无显著性影响。
○50名志愿者的双盲控制试验中,志愿者在12周内使用含有5%抗坏血酸磷酸酯钠的乳剂或安慰剂。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了含有5%抗坏血酸磷酸酯钠的乳剂的志愿者总体评估分数和痤疮皮损计数均有显著改善。
一个小调研
不管文献如何众说纷纭,我们认为还是需要实践来检验这一切。
在此,言安堂肌肤管理研究院想邀请各位糖精积极参与一次堂内的调研。特别是用过VC产品的糖精们,还请帮忙做一份调查问卷(点击放大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