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年前,兖州最早的党支部诞生在这里h

鲁西南的红色摇篮——“四乡师”她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兖州最早的党组织在这里诞生,并以星火燎原之势延烧到周边…她是抗日救亡的开路先锋,卧轨请愿、一二九运动等历史壮举中永远记录下她那可歌可泣的光辉瞬间…她是鲁西南的红色摇篮,秦和珍、刘振华、孔繁阁等革命家、军事家在这里探寻真理、投身革命;公木、贺敬之、董小吾等一批革命文艺青年从这里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她就是原“山东省立滋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人们简称为“四乡师”……第一级一班学生合影第一级三班学生合影(一)红色摇篮年11月,国民政府山东省教育厅在时任厅长、著名教育家、山东大学的早期创办人之一何思源先生的倡导下,设立山东省立第四乡村师范学校,校址位于滋阳,也就是现在的兖州城内府胡同西邻老酒厂院内。它的前身是国民政府于年在兖州创办的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年又改名为省立第五职业学校,年6月停办。省立第四乡村师范学校是山东省设立的最早的三所“乡村”师范学校之一,年1月,学校更名为“山东省立滋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人们都习惯地简称为“四乡师”或“滋阳乡师”。山东省立第四乡村师范学校校门随着“四乡师”的建立,一批北平高校的革命青年,陆续来兖州任教。这其中,有几位教员的身份极为特殊,他们都是肩负着秘密使命而来…… 谷静默,北平大学文学系毕业生,大学期间,追求革命,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冬离开家乡河北安次应聘来四乡师任国文教师。为了便于开展党的工作,壮大党的力量,他又先后介绍孙铁夫、段雪笙等人来“四乡师”任教,启发并帮助学生建立起进步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谷静默孙铁夫,四川拱县上罗人,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受党的派遣不远千里,来到兖州。在任二级二班班主任期间,班内学生进步的多,要求秘密入党的多,班内单绍曾、秦令璞都是经过他的启迪培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又是“四乡师”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经常给学生宣传革命思想及红军反“围剿”胜利的消息,使二班在校内成了出名的“红二班”。孙铁夫段雪笙,贵州遵义赤水人,年入党,曾多次被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请到军校作政治报告,很受学生欢迎。年2月,到四乡师任国文教员。他向学生宣传革命思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向学生推荐进步书刊,组织进步社团发展成为党的外围组织。段雪笙熊渭滨,贵州省苗族人,中共早期党员,生物自然科学教师,治学严谨认真,在师生中威信较高。熊渭滨赵贯一,是一位扎扎实实工作,勤勤恳恳育人的党员教师,对学生宣传革命思想含而不露,辅导学生耐心热情,对付敌人却态度坚决。赵贯一张永年,原名张松儒,后改名公木,河北辛集人,年来“四乡师”任国文教师。他经常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起草宣传报告或活动计划,在课堂上发布工农红军反“围剿”的胜利消息,宣讲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公木、孙铁夫、段雪笙等教师还建立了华北左翼教师联盟支部。张永年在“四乡师”任教的共产党员和进步教师中,还有廉立芝、胡一若、孔寿如、汤般若等人。在白色恐怖笼罩的那个年代,共产党员不能公开暴露身份。他们在“四乡师”以教书为掩护,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利用合法的、公开的形式开展活动。一是个别接触,找学生个别谈话,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二是通过公开的学生社团向学生推荐进步书刊,像《社会科学大纲》、《新文化》、《通俗资本论》以及高尔基、鲁迅、蒋光慈、郭沫若、冰心等人的著作,就是通过读书会、社会科学研究会等社团,以研究学术为名介绍给学生的。三是通过参加学生社团的辅导工作向学生进行宣传,使学生社团实际上成为党的外围组织,成为党员联系进步学生的纽带。通过当事教师和进步学生的共同努力,党在兖州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不断扩大,很快东与曲阜二师,西与济宁市省立七中,组成鲁南、鲁西南发展壮大党组织的基地,成为红色火种的源头。年8月,进步学生渠毓柏、程念慈经谷静默、孙铁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四乡师”的第一批学生党员。渠、程二人入党后,为了发展党组织,扩大党的影响,在左翼老师们的支持下,坚持秘密斗争,利用进步的学生组织,开展革命思想宣传,组织抗日救亡活动。当时进步学生组织的负责人有:社会科学研究会负责人廉立芝老师及渠毓柏;读书会负责人孔繁阁;文学研究会负责人高鸣宇;学生会负责人张香阁等。以上各个组织大都办有自己的进步刊物。这些党的外围组织,向学生积极推荐进步书刊,还组织文艺演出,经常向校外进行宣传。引导学生逐渐接受马列主义,并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培养发展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渠毓柏程念慈高鸣宇年2月,“四乡师”一级二班学生乔海秋由中共济宁特别支部派来的王福鸿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不长的时间内,乔海秋等人又发展李又邨(又名丁景宇)、丁九荣及单绍曾等10余名学生加入了党组织。年秋,学生开学返校,乔海秋、单绍曾等人随即着手筹措成立党支部。经选举乔海秋任支部书记,单绍曾任组织干事,李又邨任宣传干事,支部下设两个党小组。中共山东省立第四乡村师范学校支部委员会遂正式成立,隶属于中共山东省委,这是兖州第一个党支部,也是鲁西南地区建立较早的党支部之一。年到年的7年时间里,“四乡师”先后由乔海秋、秦和珍、孔繁阁担任党支部书记,发展党员五、六十人,为周边地区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播撒了革命的种子。乔海秋李又邨(又名丁景宇)秦和珍“四乡师”一级一班女学生张月衡经段雪笙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滋阳县(兖州)境内有了第一个女共产党员。后两人结为伉俪,他们在城内韦园街的家也成了兖州党组织地下工作的秘密联络站。多年后,张月衡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当她向段雪笙提出入党申请时,段雪笙说:“当共产党员不容易,弄不好要杀头的。”张月衡说:“别的共产党员不怕杀头,我也不怕!”段雪笙又问她:“你手中有两块钱,党需要用你一块钱,你舍得拿出来吗?”她说:“我舍得拿出来。”段雪笙追问她:“你只有一块钱,党需要你这一块钱,你也舍得拿出来吗?”她说:“那我也舍得。”段雪笙又追问:“当需要你的皮箱、衣物等等所有的东西,你拿不拿?”张月衡坚定的说:“党需要什么我都拿。”隔了一段时间,段雪笙对张月衡说:“党小组同意你加入共产党。”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共产党员为了革命事业舍弃一切乃至生命的坚定信念。兖州第一名女党员张月衡“四乡师”从年11月创办至年12月南下流亡,历时7年,招生9届,在校生与毕业生达名。党组织先后发展中共党员五六十人。加上党的外围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消费合作社、山东学生抗日联合会的成员,约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在鲁南、鲁西南地区中国共产党组织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四乡师”成为当之无愧的的红色摇篮……(未完待续)记者:尚衍钊、贾涛编辑:苗建英、张银龙史料提供:中共济宁市兖州区委党史研究中心音像出品:济宁市兖州区融媒体中心编辑:王雯审核:梁超终审:赵旭尚衍钊监制:刘建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donx.com/mljhb/8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