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胚胎大脑后动脉瘤栓塞

患者女性,56岁,因“突发头痛2天”入院,入院查体:急病面容,神志清楚,平车推入病房,精神差,颈阻阳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余神经系统未见明显阳性体征,Hunt-Hess分级Ⅱ级。

头颅CTA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后交通动脉瘤(胚胎大脑后动脉);黄色箭头示:动脉瘤体上小突起为破裂点。

治疗策略:全麻下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灯笼技术又名穹隆技术)

术中

术后即刻

后记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一般指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分叉处的动脉瘤,易破裂出血为其临床特点(约占颅内破裂动脉瘤的1/3)。此部位动脉瘤位置相对固定,开颅夹闭术仅需较低限度牵拉脑组织和显微解剖外侧裂,介入栓塞微导管到位容易、塑形相对简单,因此,临床上两种方式均有采用,治疗策略需综合患者年龄、全身情况、出血量与是否行脑室外引流术或去骨瓣减压术等因素全面判断。

本例为急性期破裂后交通动脉瘤(胚胎大脑后动脉),动脉瘤颈大于4mm,考虑为破裂宽颈动脉瘤,因此,血管内治疗策略重点是既需要保护好同侧胚胎大脑后动脉,又需要致密栓塞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不适合(难以保证胚胎大脑后动脉通畅)。支架辅助栓塞策略可行,动脉瘤颈同时累及颈内动脉主干与胚胎大脑后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颈内动脉主干必须保证填塞弹簧圈不疝入胚胎大脑后动脉、不影响正常血流,若将支架超选植入同侧胚胎大脑后动脉因血管角度刁钻,超选难度大、风险高。

综上,考虑采用编织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中利用LVIS编织支架特性

灯笼技术(形象化比喻)

将支架体编织丝推密后整个推密部分支架体膨隆,遮挡胚胎大脑后动脉开口,缩小瘤颈,填塞动脉瘤体时避免弹簧圈疝入载瘤动脉,保证血流通畅。此技术为神经介入出血方向医师必备技能,希望大家都能熟悉掌握,以此拯救更多病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donx.com/mljhb/7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