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急性肺栓塞后血栓因种种原因未溶解而持续存在,通过机化、纤维化、重构而导致肺血管阻塞。部分CTEPH患者可通过肺动脉内膜切除术(PTE)达到治愈的效果。数据显示,3.8%的患者在第一次肺栓塞的2年内会发展为有症状的CTEPH。小血管病变在CTEPH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般发生在未阻塞血管床和慢性阻塞的远端血管中。近期在血管疾病多学科协作论坛/周围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课程(VMDT)上,医院心外科的谢斌教授以“CTEPH的外科治疗”为题为我们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临床特点

大多数CTEPH患者有静脉血栓病史,25%的患者既往没有急性肺动脉栓塞病史。体征包括颈动脉怒张、三尖瓣反流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S2)亢进或分裂、右心室心前区隆起、水肿或腹水。特别的体检发现,在后胸部可及肺动脉血流杂音。大约1/3的CTEPH患者可闻及这种杂音,这往往提示这些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诊断方法

1、存在肺动脉高压(规范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经右心导管测肺动脉平均压≥25mmHg)。

2、  经影像学检查(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CT肺血管造影)证实存在肺栓塞。除证实存在肺栓塞外,影像学检查尚需评估机化血栓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以选择治疗方法和评估预后。

既往研究表明,放射性核素通气灌注扫描的敏感性为96~97%,特异性为90~95%。肺血管造影可以显示出完全阻塞的分支血管、血管网和不规则内膜。

手术治疗

肺动脉血栓内膜切除术是CTEPH患者的常见治疗方案。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例CTEPH患者围手术期生存率为97.7%,6年及以上存活率为75%~92.3%,显著高于因肺动脉高压而行肺移植及心肺移植的患者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5.1%和51.9%)。

手术禁忌证:患者的各种因素(年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技术困难以及解剖结构上的堵塞部位手术不能到达。

总 结

CTEPH患者往往容易被严重低估和误诊,外科手术作为最好的治疗选择,应该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对于可以手术的患者,应该首选PTE手术,其可以改善心功能状态、运动能力,甚至可以起到根治的效果。但将患者推荐至有经验的大心脏中心也是十分必要的。

除PTE之外,经皮介入治疗是另一种治疗方案。对于部分无法耐受手术、顽固性或术后复发的CTEPH患者,药物治疗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donx.com/mljhb/6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