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动脉栓塞使用ldquo容嬷嬷针法

点击进入“智美圈”,专注美容整形

学习,从“智美圈”开始

无论是动脉栓塞,还是静脉栓塞,“容嬷嬷针法”都有效。

有医师认为,静脉栓塞的局部缺血与植皮后皮瓣血肿引起的血运不通类似,在整形外科,对于植皮术后的患者,进行针刺减压促进血运是很常见的治疗方法,因此,也同样适用于静脉栓塞的患者。

动脉栓塞与静动脉栓塞?

动脉栓塞、静脉栓塞和混合性栓塞详细的论述(图30a~c)。

动脉栓塞

动脉栓塞很容易理解,最常见的顺流栓塞是因为直接注射入血管的玻尿酸颗粒较小,并未直接导致堵塞血管,玻尿酸在较粗的血管中顺血流移动,至细小的血管分支后,才形成物理性的栓塞(图31a、b)。

在临床中,注射入血管内的玻尿酸并不像上面示意图那般只有一粒,血管分支也绝非只有两条,当无法计数的玻尿酸颗粒顺血流弥散至大大小小的血管中去,即可出现大面积的栓塞,引起局部组织缺血,进而导致组织坏死。

主干动脉一旦栓塞,周围的侧支循环会扩大,以代偿血运,而周围的小血管一扩张,就会有更多的玻尿酸颗粒进入这些小血管中,形成新的更大范围的栓塞。

因此主干动脉栓塞,血运无法代偿,局部组织最快形成坏死,小血管扩张区由更外围的血管提供血运代偿,其所供血的局部组织暂时不会坏死(图32)。

静脉栓塞

关于静脉是否会栓塞,有两派观点:

有一派观点认为静脉可能栓塞,但栓塞后的症状不及动脉栓塞严重,亦容易救治。

另一派则认为静脉根本不可能栓塞,某解剖专家在深入进行尸体解剖后武断地得出此论断。

从解剖学角度来讲,静脉的血压远低于动脉,血流速度也较为缓和,注射进入到静脉的玻尿酸颗粒,大多只是堵住该段分支,而不易造成大面积的扩散,因此症状仅仅和局部的瘀血堵住血管类似(图33a、b),谈不上是大面积栓塞,且由于侧支循环血运的代偿,不会造成大面积的坏死。

另外,即使玻尿酸颗粒顺流而下了,也是从细小的血管转移至更为粗大的血管(图33c、d)中,更不易堵塞血管而形成断流,也不易大范围弥散形成大面积的血管栓塞。

因此从解剖学角度来讲,面部的细小静脉似乎不会出现类似于动脉的栓塞。这种栓塞更易出现在大腿抽脂、股骨或胫骨骨折的患者身上,脂滴进入下腔静脉,回流至肺部,可造成呼吸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常危及生命。对于面部的静脉来讲,由于静脉相比于动脉的血管壁弹性更差,内部血压更低,因此受到肿胀压迫而造成断流的现象会更为严重,较大面积的肿胀压迫断流,周围血运无法通畅(图33e),这也是一种栓塞,最常见于弹性较差的鼻头(图33f)。

无差别地针刺,全部适用

总有一些言论认为:针刺只适合于静脉栓塞。实际上,无论动脉栓塞还是静脉栓塞,均是针刺疗法的适应证。甚至对动脉栓塞更应该进行针刺。

由于栓塞向远端转移的地图样变化基本就是顺着动脉(尤其以滑车上动脉最为多见,其次为眶上动脉与颗浅动脉)向前延伸,作者建议针刺也应顺着血管走行,直接对着动脉进行针刺(图34g)。

针刺疗法对于疼痛的缓解是立竿见影的,且并不存在针刺后越扎越肿的现象,反而有利于消肿。

案例1:

静脉栓塞针刺的效果

玻尿酸注射后第3日

患者接受钝针玻尿酸注射隆鼻,已处栓塞中晚期,鼻头肿胀,冒出大量脓点(图35a)。

玻尿酸注射后第4、第5日(“容嬷塘针法”治疗后第1、第2日)

经“容嬷嬷针法”治疗,可排出血管内的瘀血,有利于血管再通,同时肿胀消除,压迫力量减退,血管通畅,血运迅速恢复(图35b、c)。

案例2:

动脉栓塞即刻针刺的效果

玻尿酸注射后即刻

患者接受玻尿酸注射填充额部,采用钝针扇形平铺法,术后即刻就出现明显肿胀(图36a),冰敷观察约2h,出现极其清晰的眶上动脉地图样变化显影(图36b),操作者远程求助作者,作者嘱其立即溶解玻尿酸后,沿血管显影的走行,使用“容嬷嬷针法”穿刺(图36c)。

玻尿酸注射后第1日(“容嬷嬷针法”治疗后约10h)

局部明显消肿,眶上动脉地图样变化显影消退,周围皮肤颜色正常,针刺的孔洞已结痂(图36d)。

玻尿酸注射后第3日(“容嬷嬷针法”治疗后第3日、20日)

基本全部消肿,平稳地进入痂下修复期(图36e),术后20日,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donx.com/mljhb/55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