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旅游“一卡通”不限次数免头道门票!
太原市文旅局3月30日消息,市民手持旅游一卡通和本人有效证件在有效期内可不限次数免头道门票游览太原市0家景区。卡片有效期为一年。太原市旅游“一卡通”面值50元,面向太原居民、长期在并外地人员、在并大中专学校学生(包括高等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等)。◎太原市居民持身份证(或驾驶证、户口簿)办理;◎长期在并外地人员持身份证和居住证办理;◎长期在并外籍人员持护照和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办理;◎在并各大中专院校学生持身份证和学生证办理。“一卡通”办理后不予退卡,仅限本人使用,遗失不补。旅游“一卡通”在全市中国邮政网点设售卡点,办卡周期为5天至10天。现场售卡点分别为:
1:迎泽大街1号,太原市邮政局火车站营业厅;:南内环街号,联通营业厅一楼。使用“一卡通”时,本地居民、长期在并外地人员和在并各大中专院校学生须同时出示证明本人身份的有效证件(身份证、驾驶证、居住证、学生证等);长期在并外籍人员须同时出示永久居留证。
“一卡通”在国庆“黄金周”和“五一”小长假期间不能使用。游客出行时,应先电话咨询旅游企业,以免因接待能力有限,造成游客出行不便。凡纳入“一卡通”使用范围的旅游企业如举行重大活动,须提出申请、经市政府批准、并在太原日报刊登公告后,活动期内“一卡通”可暂停使用。同时,“一卡通”的有效使用期在该企业做相应延长。游览中国煤炭博物馆“煤海探秘”时,须由讲解员引领,并支付一定的讲解费用。市民如有疑问,可、-和。
太原旅游“一卡通”景区目录
1.晋祠博物馆(AAAA)-
.天龙山景区-
3.龙山景区-
4.蒙山大佛景区(AAAA)-。
5.太山景区-
6.店头古堡
7.白云寺(AAA)-
8.中国煤炭博物馆(AAAA)-
9.碑林公园(AA)-
10.双塔寺景区-
11.省民俗博物馆-
1.省艺术博物馆-
13.大关帝庙-
14.唱经楼-
15.森林公园百鸟园(AAAA)-
16.动物园(AAAA)-
17.中华傅山园(AAA)
18.窦大夫祠-
19.多福寺-
0.净因寺-(太原晚报)
晋阳里商业体完工在即,预计今年5月1日开业
明太原县城(太原古县城):“凤凰城”再现!太原古县城风华初现!预计今年5月对外开放
太原古县城,是坐落在晋阳古城遗址上的一座明代早期县城,迄今已有64年历史。在六个多世纪中,它历经了众多的世事变迁,传承了多年晋阳古城文脉,是晋阳古城的延续。目前,太原古县城复建工作已接近尾声,处院落及临街店铺主体建筑和彩绘全部完工,正在加紧进行绿化完善和街巷清洁,预计将于今年5月对外开放。经过近八年的建设,太原古县城将于“五一”开城,太原古县城是坐落于晋阳古城遗址上的一座明代早期县城,建筑布局精巧有致,文化底蕴深重浓厚,它是晋阳古城的延续,是晋阳文脉的传承。太原古县城的城墙,分东南西北四面,全长米,城墙以石为基,采用梅花丁的砌筑方式建造而成,古朴而威严。古县城占地面积约0.8平方公里,现存文物建筑79处,被太原市政府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多达49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为太原古县城提供了极高的游览价值和文化价值。太原古县城的城墙,共计设有城楼4座、角楼4座、望楼36座、魁光楼1座、瞭望楼1座,穿墙门洞6处(共1孔)。这座城池留的遗存最多的地方,就是西城墙。西城墙有1/3的历史遗存,东城墙历史遗存比较少,在东城门下面的基础是完完整整的,完完全全地按照旧的规制恢复修缮了整个城墙。城内历史建筑遗存众多,十字街格局清晰,街巷肌理完善,沿袭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古老建筑格局,犹如一只头北尾南的凤凰,因此这里自古就有着“凤凰城”的美誉,而凤凰眼就在北翁城。北瓮城是明太原县城留的遗存比较完整的一座瓮城,像奉宣、瓮城门,瓮城门洞朝东而开,寓意为丹凤朝阳,瓮城之内有一眼水井,古人非常的智慧,将天、地、人和谐地贯穿在一起,以一眼水井,将天上的日月与水中之倒影形成了“凤子双目”。地处古县城东大街中段路北的文庙始建于年,占地约平方米,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是公元年由知县潘原英从平晋县故城搬迁而来,在年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这个明太原县城里,是最具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一个场所,是古代供奉孔子和传承祖序文化的一个场所。
“凤凰城”因其独特的造型,不规则的城垣,曲线形成的街型,高低错落的建筑,而有活城之说;它西依龙山,东视汾河,展示着古晋阳龙凤呈祥之灵气。太原古县城道路命名公示道路命名详情公示太原市民政局向社会公众发布《关于太原古县城东岳巷等57条道路命名公示》如有不妥,请与太原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联系,电话44。太原市人民政府批转晋源区人民政府《关于太原古县城内各街路巷命名的请示》收悉,经实地勘察、研究,拟命名公示如下。
古城东北隅:东岳巷,南起北后街、北至桐封北路;沿用老地名,因临近东岳庙而得名。
东岳西巷,南起北后街、北至桐封北路;沿用老地名,因位于东岳庙西侧而得名。
达道巷,东南起凤城东街、至西北常平巷;沿用老地名,因巷子处于交通枢纽位置,取四通八达、顺畅通达之意而得名。
常平巷,南起凤城东街、北至北后街;因原常平仓之路而得名。
书院巷,南起北后街、北至桐封北路;沿用老地名,因临近晋泉书院而得名。
按察司巷,南起北后街、北至桐封北路;沿用老地名,因临近按察司而得名。
县衙西巷,南起凤城东街、北至北后街;沿用老地名,因位于县衙西侧而得名。
邮舍巷,南起后街、北至桐封北路;沿用老地名,因临近原邮舍所在地而得名。
米家巷,东起县衙西巷、西至凤城北街;因原城内四大姓之一北街“米氏”而得名,据传与棘针村“米氏”都属米芾后裔。
马家巷,东起县衙西巷,西至凤城北街;因清末、民国时期马氏“聚文会”驻地而得名。
凤冠巷,南北走向。南起北后街,北至桐封北路。长63.5米,宽4.米。因位于凤城北街东侧第一条街巷,处在象征凤凰的头冠所在地而得名。
谦和公巷,南北走向。南起北后街,北至桐封北路。长9米,宽3米。因位于原城内醋坊老字号“谦和公”所在地而得名。
民官巷,东西走向。南起常平街,北至文庙。长54米,宽4.米。沿用老地名,因处于古城内官吏和百姓居住地而得名。
廉平巷,南北走向。南起县衙西巷,北至北后街。长00米,宽.4米。因临近原古城内里坊名“廉平”而得名,寓意官吏清廉公平,公道。
古城东南隅:王家大门巷,南起桐封东路、北至凤城东街;沿用老地名,因明代进士王琼之居所府邸而得名。
段家巷,南起郭家圪垛、北至凤城东街;因城内四大姓氏之一,留有青主访段处遗迹而得名。
马圈巷,南起郭家圪垛、北至凤城东街;因原明代马圈屯所驻而得名。
南寺巷,南起桐封南路、北至奎临巷;因位于原南寺位置而得名。
城隍庙东巷,南起城隍庙街、北至城隍庙北部;沿用老地名,因位于建筑城隍庙东侧而得名。
城隍庙西巷,南起城隍庙街、北至城隍庙北部;沿用老地名,因位于建筑城隍庙西侧而得名。
上香道,南起郭家圪垛、北至凤城东街;因原为从县衙至城隍庙进香之路而得名。
海子观巷,南起桐封南路、北至郭家圪垛;因临近原海子观而得名。
郭家圪垛,东起王家大门巷、西至上香道;沿用老地名,因明代早期大户郭氏居住高低凹凸地段而得名。
奎临巷,东起桐封东路、西至城隍东巷;沿用老地名,因临近魁星楼而得名。
聚和园巷,南北走向。南起郭家圪垛,北至凤城东街。长3.5米,宽6.7米。因位于原城内老字号“聚和园”所在地而得名。
银匠铺巷,东西走向。东起海子观巷,西至凤城南街。长45米,宽.9米。沿用老地名,因位于民国期间阎增庆在古城内开设的玉庆行银匠铺而得名。
凤仪巷,东西走向。东起城隍庙西巷,西至海子观巷。长米,宽4.4米。因古城形似凤凰,寓意凤凰美好英俊的姿容而得名。
楼儿院巷,东西走向。东起万泉巷,西至凤城南街。长米,宽4米。沿用老地名,因临近明万历二十八年进士姚墉旧宅,俗称“楼儿院"而得名,该院保留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银屯地巷,东西走向。东起万泉巷,西至海子观巷。长76米,宽5.6米。沿用老地名,因太原古县城古晋阳造币遗址而得名。
迎春道巷,东西走向。东起桐封东路,西至城隍庙东巷。长81米,宽6.3米。沿用老地名,寓意迎接新春的道路而得名。
龙涎巷,东西走向。东起桐封东路,西至凤城南街。长米,宽8米。因古城华美壮丽,令人向往,真龙垂往而得名。
万泉巷,南北走向。南起城隍庙街,北至凤仪巷。长.5米,宽9.5米。因此处地势较低,泉眼众多而得名,有民谣“弯腰舀出井水来”,建国后城内仍保留着原有的泉眼。
浣溪巷,南北走向。南起迎春巷,北至奎临巷。长75米,宽6米。出自瓮山的晋水,称晋溪,因原是通往晋溪岸边浣衣之路而得名。
古城西北隅:西寺巷,南起凤城西街、北至桐封北路;沿用老地名,因原通往西寺而得名。
西寺圪垛,南起凤城西街、北至桐封北路;沿用老地名,因位于隆恩寺西侧高低凹凸地段而得名。
苏家巷,南起凤城西街、北至桐封北路;因城内四大姓氏之一而得名。
郭家老巷,南起凤城西街、北至桐封北路;因临街有明代景泰丙子科举人甘泉县学训導郭斌牌坊而得名。
玉皇庙巷,南起玉皇庙东南角、北至桐封北路;因临近玉皇庙而得名。
关王巷,东起凤城北街、西至西寺巷;沿用老地名,因关王祠(关帝庙)马道而得名。
曹家巷,东起苏家巷、西至郭家老巷;因修复古城新迁宅院而得名。
张家老巷,东起凤城北街、西至西寺巷;沿用老地名,因原通往城内大户张氏院落而得名。
乔家巷,东起西寺圪垛、西至苏家巷;因修复古城时新迁宅院而得名。
贾家巷,东起凤城北街、西至西寺巷;沿用老地名,因原通往城内大户贾氏院落而得名。
泰和巷,东起西寺圪垛、西至玉皇庙巷;因原老字号泰和而得名,寓意凤城街坊邻居安泰和谐。
老城西巷,东西走向。东起桐封西路,西至凤城北街。长米,宽8.5米。沿用老地名,因此处是旧西巷而得名。
光华楼巷,东西走向。东起桐封西路,西至苏家巷。长30米,宽4.3米。沿用老地名,因处在明代王琼在太原县城内的花园而得名,寓意为风灵玉秀的地方。
凤熙巷,南北走向。南起凤城西街,北至张家老巷。长米,宽4.5米。因古城凤凰城格局,与凤有缘,留下凤城记忆而得名,寓意祥瑞美好的意思。
凤缘巷,南北走向。南起凤城西街,北至泰和巷。长80米,宽6.5米。因古城凤凰城格局,与凤有缘,招凤凰喜欢,留下凤城记忆而得名。
福昌巷,东西走向。东起凤熙巷,西至凤缘巷。长米,宽4米。沿用老地名,因古城内里坊名“福昌”而得名,寓意福运昌隆,兴旺发达。
伞儿巷,西南—东北走向。西南起凤城西街,东北至凤城北街。长74米,宽3.3米。因此处酷似雨伞而得名。
琴书巷,南北走向。南起凤城南街,北至光华楼巷。长5米,宽.6米。因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而得名。
古城西南隅:刘家巷,南起高家巷、北至刘家老宅院;因临近刘家老宅院而得名。
酒坊巷,南起朱家巷、北至高家巷;因清代天盛湧酒作坊而得名。
铁匠铺巷,南起攸家圪垛、北至凤城西街;因原城内铁匠作坊所在地而得名。
磨坊巷,南起攸家圪垛、北至凤城西街;因原城内磨坊所在地而得名。
道台院巷,南起桐封南路、北至高家巷;因清末道台院及道台私医、民国四大中医之一施今墨施公馆而得名(道台院指光绪年雁门道姚承恩居住生活地,曾有花园绣楼院等建筑、曾用个人私医施今墨专设施公馆),两处院落至今完整全保留。
旗杆巷,南起攸家圪垛、北至凤城西街;因清举人崔氏旗杆院巷而得名。
仓门前街,南起桐封南路、北至攸家圪垛;沿用老地名,因位于原明朝国家粮仓前而得名。
一人巷,南起小西街、北至凤城西街;沿用老地名,因原来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行而得名。
马道巷,南起小西街、北至凤城西街;沿用老地名,因历史上原马道所在地而得名。
攸家圪垛,东起凤城南街、西至仓门前街;沿用老地名,因明代早期大户攸氏居住高低凹凸地段而得名。
拳师巷,东起仓门前街、西至桐封西路;因民国拳师杨吉生宅处而得名。
仓巷,东起凤城南街、西至仓门前街;因明代时期通往国家粮仓而得名。
高家巷,东起凤城南街、西至道台院巷;因通明代进士高汝行花园路而得名。
朱家巷,东起凤城南街、西至道台院巷;因临近原城内四大姓氏之一朱家院落而得名。
金圪垛巷,南北走向。南起仓巷,北至攸家圪垛。长6米,宽4.米。沿用老地名,因是古时存金所在地而得名。
凤阳巷,南北走向。南起仓巷,北至凤城西街。长米,宽3.5米。因古城凤凰城格局,寓意凤之朝阳,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而得名。
施公馆巷,东西走向。东起道台院巷,西至仓门前街。长14米,宽6米。沿用老地名,因通往民国时期北京四大中医之一施今墨先生公馆而得名。
宝聚泰巷,东西走向。东起凤城南街,西至草坪公园。长77.5米,宽米。沿用老地名,因原县城内的老字号“宝聚泰”而得名,寓意珍宝积聚、安泰祥和。
园子地巷,南北走向。南起朱家巷,北至高家巷。长6.5米,宽3.5米。沿用老地名,因此地曾是明正德十六年进士高汝行的花园遗址而得名。
贵和巷,南北走向。南起朱家巷,北至高家巷。长64米,宽4.5米。因寓意延续传承古城“贵和”的民风而得名。古县城内(1条路):凤城东街(东起东城门、西至城中心旗亭),凤城西街(东起城中心旗亭、西至西城门),凤城北街(北起北城门、南至城中心旗亭),凤城南街(北起城中心旗亭、南至东城门),据考唐玄宗李隆基《过晋阳宫》:“并邑龙斯跃,城池凤翔余”,因古县城整体建筑格局形似头北尾南凤凰而得名。
城隍庙街,东起金牛湖公园、西至凤城南街;因临近城隍庙而得名。
小西街,东西走向;沿用老地名,历史上用于区别西街而得名。
东横街,北起后街、南至凤城东街;沿用老地名,主干道分岔出街道,东表方位。
北后街,东起东横街、西至凤城北街;沿用老地名,相对正街而言的主街道,北表方位。
桐封东路、桐封西路(南北走向),桐封北路、桐封南路(东西走向);因“剪桐封弟”而得名,周成王姬诵剪桐树叶封弟姬虞(唐叔虞)为唐国诸侯,是西周时期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创始人。
延伸阅读:
历时数年修复——明太原县城雄姿初现记忆——想起来遥远,却从未走远
像明太原县城这样框架完整保留,街道丝毫不变、照旧使用的县城,全国实属罕见。
公元前年,晋国正卿赵简子命家臣董安于修建晋阳城。直至公元年,宋太宗赵光义征伐北汉,先火焚后水淹,晋阳城彻底毁灭。其后百年间,城址沦为荒泽。晋阳古城存在的1年里,成为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
太原县”之名始于隋开皇十年(年)。宋灭北汉后,废晋阳、太原两县,另在汾东新置平晋县,建在今小店区城西村以东,太原县名停用。明初洪武四年(年),由于汾河洪水淹没了平晋县城,遂迁至晋阳古城遗址上重新修筑,年复用“太原县”旧名。
有城必有池。据文献记载,明太原县城原护城河宽10米、深3米多,环岸植柳,是妇女洗衣、孩童戏水、闲暇垂钓的好地方。中国古代建筑城池时,有模仿动物形状造型的习俗,如平遥的‘乌龟城’,忻州的‘卧牛城’等。明初所建的太原县城,模仿的是传说中的‘凤凰’。明太原县城建于晋阳古城的旧基之上,规模大体为晋阳古城的1/0。
这座城东临汾河,西依龙山,南壤晋源新区,北接晋阳古城遗址,精巧而独特,形制承袭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格局。城内曾有50余处典型古老建筑、1座牌坊、座五道将军庙、余家临街店铺、40余处车马旅店等。现存文物建筑79处,其中49处列入市政府挂牌保护。
修复——考古先行,从原点出发县城修复全部依靠考古发掘的成果以及县志、老照片等,高标准设计,修旧如旧。01年6月,太原启动了明太原县城修复工作。年,考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到城墙根基和部分古城墙,小到城内的灶台和城墙外市集的物件。7个院落修缮工作同时启动。年11月中旬,城墙修复启动。年10月末,四面城墙合龙。年,启动城墙夜景工程、护城河和金牛湖公园建设。。。。。。。此番修复主要是对县城所在的东街村、南街村、西街村和北街村实施征拆及安置;对明太原县城城墙、历史遗存、挂牌历史民居、护城河、金牛湖进行恢复修缮。
沿城门拾阶而上,四面城墙遥遥相对,县城全景尽收眼底:
眺望城外,向东,林立的高楼隐隐绰绰,拉高了城市的天际线;向北,红灯笼造型的省体育中心近在眼前;向西,山峦叠翠,天气晴好时,蒙山大佛清晰可见;向南,安置村民的多幢高层住宅楼已拔地而起,全省首条综合管廊就布设在此,村民们烧煤取暖做饭的生活方式由此彻底改写。城墙内外,仿佛是一场古老与现代的邀约与对话,随着城墙夜景照明工程的完工,县城将华彩绽放在世人面前。拆迁——拆房子,实则拆顾虑“从原先不理睬,到后来家门让进了,也给倒杯水喝了。村民们慢慢转变了思想。特别是当看到城墙建起来的时候,原先担心‘半拉子’工程的顾虑也消除了。”太原县城辖4个行政村,人口户、人,共有院落处。年,拆迁工作启动,涉及面广、体量大,那些贴着白瓷砖、包着铝合金阳台的旧砖房,曾经是村民眼里的时兴装饰,彻底退出了,那些房屋年久失修,没有上下水,烟熏火燎的日子也将终结。根据规划,明太原县城未来将把十字街打造成传统商业街,现有的西南、西北、东北三个传统建筑密集区,将形成环状游览核心区。其中,西南片区可提供民俗客栈服务;东南金牛湖片区以休闲娱乐为主;西北片区为文化展示区。整个复兴工程完工后,明太原县城将成为省城太原一处集休闲观赏、民俗风情、游客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古晋阳历史文化旅游区”。一座城,从历史中走来,拿什么呈现给未来?至少不应只有脑海中的记忆和泛黄的老照片。明太原县城不仅是一片文化空间,更是一片产业空间,是晋源区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支点。这里距晋祠景区6公里、天龙山景区9公里、龙山景区4.9公里、蒙山景区8.6公里、店头古堡7公里、晋阳湖6.9公里……有了这座城,就能聚集人气。人们可以住下来,沉下来,品味闲暇时光的美好和晋阳文化的魅力。如一块璞玉,明太原县城雄姿初现,未来必将越来越散发出迷人的风采。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将不再依稀如梦。承袭晋阳文化精髓,汲取大地山水灵气,明太原县城正在经历凤凰涅槃般的新生。明太原县城,雪后,太惊艳...
关帝庙内飞檐斗拱,雪花飞舞
请将手机横过来
欣赏明太原县城的雪景
历史民居门外张灯结彩,未来这里将成为古县城中重要的人文景观,走在高耸的城墙上极目远眺,白雪茫茫,山舞银蛇,好一幅北国风光的壮丽景色。
合龙后的明太原县城城墙在大雪中更显壮丽雄伟,县城中,随处可见关帝庙等修复建筑,与复原合龙的古城墙交相呼应,仿佛一下子穿越了时空,古老的城镇将在城墙合龙后再一次迎来涅磐重生。
未来,这里将成为太原更加靓丽的城市名片,彰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
太原古县城休闲好去处太原古县城融入现代元素凤凰重生欲展翅翱翔,旅游攻略概览:太原古县城即将开业的美食街,都有啥?以下是部分店铺展示,先睹为快:
提前锁定明太原县城预约入口:门票预约入口第一步: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