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70岁。
主诉:突发左侧肢体无力2天,加重1天。
发病时间:-11-:00。
医院颅脑CT和MRI提示脑梗死(具体不详)。
转送我院急诊时间:-11-:00,距发病17个小时。
体格检查:神志清晰,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2级,左侧巴彬斯基征阳性。
急诊心电图:房颤律。
影像评估PART/02急诊多模式CT-11-:10△颅脑CT平扫:右侧内囊后肢低密度,ASPECT-9。△颅脑CTA:右侧颈内动脉未见显影;右侧前循环血流由左侧大脑前动脉经前交通动脉代偿,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显影良好;右侧大脑后动脉未见显影。△颅脑CT平扫薄层源图像和多平面重建图像:右侧颈内动脉远端高密度征(橙箭)。△颈部CTA:右侧颈内动脉显影纤细,末端闭塞。△脑CTP动脉晚期源图像多平面重建:右侧颈内动脉末端节段性闭塞(橙箭)。△脑CTP:右侧大脑后动脉区和内囊后肢TTP显著延长,右侧颞叶内侧和内囊后肢CBV和CBF亦是显著降低,提示已经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区TTP轻度延长,而CBV和CBF与左侧基本对称。临床诊断PART/031、脑梗死(右侧颞叶内侧和内囊后肢);
2、右侧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后动脉闭塞(心源性栓塞);3、房颤。
病情分析和治疗PART/04此患者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可能是阻塞了同侧胚胎型后交通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左侧前循环经前交通动脉对右侧前循环形成了很好的代偿,故脑CTP仅显示了右侧大脑后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TTP显著异常,核心梗死区位于右侧内囊后肢和颞叶内侧,其他区域CBV和CBF无显著降低。
患者左侧肢体严重瘫痪考虑由右侧内囊后肢梗死所致。目前,对于此类发病超6小时的复杂大血管闭塞脑卒中的血管内治疗指证还不清楚。尽管急诊多模式CT在发病23小时完成,后因各种原因未行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
-11-28病情加重,呈嗜睡状态。再次影像学检查PART/05MRI-11-30△颅脑T2WI、T1WI、FLAIR和SWI:右侧半球大面积梗死,右侧侧脑室受压变小,中线结构稍向左侧移位;右侧基底节区渗血。△颅脑3D-TOF-MRA:右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已经再通,可见起自原先闭塞部位的胚胎型后交通动脉,右侧大脑后动脉P1段缺如,P2及其远侧分支显影良好。CT-12-4△颅脑CT平扫:右侧半球大面积梗死低密度,占位效应较前稍改善。住院3周,期间经积极治疗和康复训练后,右上肢肌力恢复至2级,右下肢肌力2级+;回医院继续治疗。简要评析PART/、此患者入院后数日病情加重,MRI检查提示右侧半球大面积梗死,机制可能是:原先停留于右侧颈内动脉末端的红色血栓,部分自溶后向前迁移,闭塞了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鉴于患者原先内囊梗死所致肢体无力症状严重,故临床较难觉察;而后该血栓进一步自溶,闭塞血管获得完全再通,但此时已经造成大面积梗死。2、此病例的实践价值在于,当临床遭遇到颈内动脉末端栓塞性闭塞脑卒中,而经WILLIS环侧支代偿良好时,要考虑到栓子短时间内发生迁移闭塞远端血管,导致病情加重的可能性。因此,当急诊遇到上述脑卒中病例,即使病情不完全符合指南推荐的急诊血管内治疗指证,如术者对安全性和效率有较大把握,并获得患者家属同意情况下,为预防栓子迁移加重病情,进行急诊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合理的。期待以后的研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