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湿剂在痤疮治疗中的作用及选择研究

摘要

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具有密切的关系。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后其保护功能降低,皮脂分泌异常增多及经表皮失水增加。而保湿剂能够持续吸水,让角质保持湿润,形成维护屏障,并能够模拟生理皮脂修复皮肤屏障。因此选择合适的保湿剂有助于皮肤屏障的修复,也是痤疮治疗必要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保湿剂;皮肤屏障;痤疮

痤疮是一种主要影响青少年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近几年,痤疮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女性[2]。痤疮患者除了会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外,甚至还会留下不同程度的疤痕。这种疾病主要影响患者的脸部,有时也会引起抑郁、焦虑和愤怒等心理变化。

为了更好的预防治疗痤疮,需要进一步研究其病理机制。痤疮患者与一些特异性皮炎患者相比,我们首先不会考虑到表皮的功能障碍,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皮肤屏障能够从本质上治疗寻常痤疮[3]。寻常痤疮治疗手段往往会破坏其表皮渗透性和生理活性,皮肤表面的病菌容易经过受损的皮肤屏障而进入皮肤内部,从而进一步引发皮肤炎症反应,造成了皮肤屏障功能进一步损伤,导致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4]。保湿剂能够持续吸水,让角质保持湿润,形成薄膜维护屏障,并能够模拟生理皮脂修复屏障。现将保湿剂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一痤疮与皮肤屏障

皮肤屏障中的角质层能够控制水平衡,阻止活性氧的形成,抵抗紫外线照射,防止外部过敏等[5]。国内吴琰瑜等[6]对痤疮患者皮肤生理参数与正常皮肤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75名寻常痤疮受试者靶皮疹部位的经表皮失水率明显高于正常部位,而皮脂基础值、洁面后1小时皮脂量及皮脂分泌最饱和值均显著低于正常部位。痤疮患者炎性丘疹部位与正常部位皮肤相比,皮肤屏障功能受到损伤,皮脂分泌量减小。而陶宇[7]等人对63例痤疮患者的患病部位与正常皮肤部位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痤疮部位皮脂分泌显著高于正常皮肤,表皮角质层含水量明显低于正常皮肤部位,痤疮部位皮肤pH值与正常皮肤相比减小。黄勇等[8]对57例痤疮患者面部皮肤与57例与实验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前额、脸颊的角质层含水量低于对照组,经表皮失水率高于对照组,皮肤油脂含量高于对照组。该实验结果表明痤疮患者与正常人相比,面部皮肤屏障功能出现损伤。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痤疮与皮肤屏障受损有关,皮肤屏障损害程度可能与痤疮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皮肤屏障受损主要变现为角质层含水量降低,TEWL增高和皮脂分泌量显著增高等。

二常见药物对痤疮患者皮肤屏障的影响

2.1维A酸类药物

根据维A酸的化学结构可以将其分为三类[9-10]:第一代非芳香族类,主要有维A酸、异维A酸和维胺酯等;第二代单芳香类衍生物,由单芳香类维A酸衍生物阿维A酯及其游离酸性代谢产物阿维A组成;第三代多芳香类衍生物,包括阿达帕林、他扎罗汀和贝沙罗汀等。其中阿达帕林作为人工合成的第三代维A酸类药物不仅具有传统维A酸类药物的药效,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分化,角质层细胞疏松而脱落等特点,而且还具有更强的抗炎活性、稳定性好等优点。中国指南、国际指南和美国指南均将外用维A酸的适应证列为轻度痤疮的单独一线用药、丘疹脓疱型中度痤疮的首选联合用药以及痤疮维持治疗的首选用药。但是欧洲指南中对轻度痤疮却没有一线推荐的治疗方案,外用维A酸仅作为二线推荐方案,因为粉刺型痤疮目前还无最佳治疗手段,外用维A酸的治疗也是有限的,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国内王山而[11]等对59例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痤疮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痊愈8例,显效24例,好转19例,无效8例,复发25例,复发率高达42.37%。新出现的皮损数达到原皮损数的20%~50%。临床资料[12]显示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60例,其中红斑10例,灼热、瘙痒12例,干燥、脱屑13例。各种研究显示阿达帕林凝胶在治疗寻常痤疮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且易复发,不可滥用。

2.2过氧化苯甲酰

过氧化苯甲酰具有抗炎抗角化等作用,是痤疮患者最常用的外用药物之一,然而部分患者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刺痛红斑等。刘颖[13]等对46例痤疮患者给予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治疗,结果显示可以痊愈4例,显效21例,好转14例,无效7例,有效率仅为54.35%,且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皮肤刺痛、瘙痒、红斑、脱屑等。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考虑外用药物联合治疗痤疮。

2.3外用药物联合使用治疗痤疮

单纯药物治疗对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副反应多。所以外用药物联合使用治疗痤疮受到越来越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donx.com/jhxsz/46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