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风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唇风是以口唇红肿、痒痛、破裂流水、干燥脱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本病以下唇较为多见。唇风一名首见于明代,如《外科正宗》卷四:“唇风,阳明胃火上攻,其患下唇发痒作肿,破裂流水,不疼难愈。”西医学的慢性唇炎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治疗。

本病主要表现为口唇(下唇为多)红肿、痛痒、糜烂、渗液、结痂,或唇部干燥、有纵形裂沟、脱屑,患者常自咬嘴唇以掀去未脱落的鳞屑、痂皮,引起疼痛,或嘴唇不时动。本病应与口癣在唇部的表现相鉴别:口癣以白色角化斑纹或斑片为主,可兼见糜烂、皲裂、出血,且口腔其他部位肌膜有同样病损;唇风仅在唇部出现病损,无白色角化斑纹或斑片。

1.外邪侵袭足阳明胃经,环口唇。素嗜辛辣厚味,脾胃湿热内生,复感风邪,引动湿热上蒸,搏结唇部而为唇风。2.阴虚血燥邪热内蕴或热毒蓄久,致津液营血耗伤,或温热病后,伤阴化燥,燥热循经上熏肌膜,口唇失于润养,发为唇风。

1.分型论治(1)外邪侵袭主证:唇部红肿痒痛,破裂流水,嘴唇不时动,口渴饮冷,口臭,大便干。舌质偏红,脉滑数。证候分析:风热湿邪循经上蒸,故见唇部红肿痒痛;湿热久蒸则破裂流水;风性主动,风邪偏盛则嘴唇不时动;脾胃积热,则口渴饮冷、口臭、大便干;舌质偏红、脉滑数为湿热之象。治法:疏风清热,利湿化浊。方药:双解通圣散加减。方中荆芥、防风、薄荷、麻黄疏散风邪;连翘、栀子、黄芩、石膏清热;白术、滑石利湿;川芎、当归、白芍活血养血、散瘀肿以止痛;桔梗载药上行;甘草健脾和中。若局部肿胀甚者,加黄连、白鲜皮、银花清热解毒;破裂糜烂流水者,加木通、车前子清利湿热。

剩余37%未读最低0.27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donx.com/jhxsz/106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