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左心耳封堵术血栓栓塞病人的福音

让青春没有白癜风干扰 https://m-mip.39.net/man/mipso_5777825.html

反复折磨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各种老年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64岁,正是辛苦一辈子,该好好享受生活的年纪,可王先生一年来反复饱受心房纤颤这种疾病并发症——血栓栓塞病的折磨。第一次因房颤就诊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良,当时确诊为急性脑卒中。究其原因,是因为房颤时心房丧失节律性收缩,造成心房内一特殊结构——左心耳内血流缓慢、血流淤滞,进而形成血栓。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90%以上存在于左心耳,左心耳中血栓形成使脑卒中发生率增加3倍。血栓栓子经血液循环至脑部动脉,阻塞脑部供血,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当时王先生经过药物保守治疗后,肢体运动有所缓解。其后又出现血栓栓塞至肾脏动脉,造成肾脏缺血形成肾脏梗死。因此,他需要长年口服抗凝药物,以防血栓再次脱落造成栓塞症复发。

大胆尝试

王先生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严重的冠心病。入院后接受冠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术,冠心病得以有效治疗。众所周知,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需要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加上口服抗凝药物,须同时服用三种抗栓药物,出血风险相对较大。结合房颤合并脑卒中、肾梗死病史,有再发脑卒中和/或出血的风险,王先生有明确适应症接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医院从未开展过这种手术,但为解除王先生的痛苦,第三心血管内科病房主任庞文跃教授团队决定大胆尝试,为其完成左心耳封堵术。

术前——术后造影

手术成功

医生首先在经食道超声指引下完善了对他左心耳形态的测量。同时,在庞主任指导下,团队成功完成了房间隔穿刺术,建立了由股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左心房至左心耳的通道。虽然前述操作过程顺利,但王先生的左心耳特殊结构为手术团队提出了另一个难题:造影和超声均显示存在双叶的左心耳,且左心耳形态和方向有所变异,对于封堵术完成有一定挑战。在反复评估双叶的形态和尺寸后,庞主任决定对较大的上叶左心耳进行封堵,在深入上叶体部的同时尽可能封闭双叶共同的口部,以尽可能完全隔绝固有心房与左心耳。终于在反复造影和超声评估下,完满地实施了对王先生左心耳的封堵。封堵伞直径27mm,完全封堵左心耳,位置良好。目前王先生恢复良好,即将出院。

造福患者

此次第三心血管内医院首例非实验性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医院结构性心脏介入治疗技术与国际接轨并且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治疗水平和影响力迈上新的台阶。将来一定能够为更多的房颤患者和结构性心脏病患者造福。

庞文跃

教授,现任中国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第三心血管内科病房主任。任辽宁省心血管委员会常委、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委员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委员会常委等职。擅长复杂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及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出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出诊地点:南湖院区A座5层12诊室

科室

介绍

第三心血管内科病房现开放床位45张,包含一个CCU单元。现有医护人员38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主治医5人,其中硕士导师2人。年门诊量近2万人次,病房年收治患者达余例,病房为卫生部冠脉介入培训基地及起搏与电生理培训基地,同时也是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AHA(美国心脏协会)急诊急救培训中心。

供稿:第三心血管内科病房/杨川

编辑:宣传工作部/李桐尧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donx.com/jhxsx/77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