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基本的皮肤组织病理变化有哪些?
答:皮肤的组织病理变化包括表皮病变、真皮病变和皮下组织病变,具体如下:
1、表皮病变
(1)角化过度
(hyperkeratosis):
由病理性改变所造成的角质层增厚,可以是相对增厚,也可以是绝对增厚(图5-1),见于扁平苔藓、掌跖角化病、鱼鳞病等。
图5-1角化过度
(2)角化不全(parakeratosis):
角质层内仍有残留的细胞核,常伴颗粒层变薄或消失(图5-2),见于银屑病、玫瑰糠疹、汗孔角化症等。
图5-2角化不全
(3)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表皮或附属器个别角质形成细胞未至角质层即过早角化(图5-3A)。良性疾病有毛囊角化病、病毒感染等;恶性疾病最常见于鳞状细胞癌(图5-3B),其角化不良细胞可呈同心性排列,接近中心部逐渐出现角化,称角珠(squamouspearls)。
图5-3角化不良
(4)颗粒层增厚(hypergranulosis):
颗粒层变厚,因细胞增生和(或)肥大所致(图5-4),见于慢性单纯性苔藓、扁平苔藓等。
图5-4颗粒层增厚
(5)棘层肥厚(acanthosis):
表皮棘细胞层增厚,常伴有表皮突延长或增宽,一般由棘层细胞数目增多所致(图5-5),见于银屑病及慢性皮炎等。
图5-5棘层肥厚
(6)疣状增生(verrucoushyperplasia):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四种病变同时存在,表皮宛如山峰林立(图5-6),见于寻常疣、疣状痣等。
图5-6疣状增生
(7)乳头瘤样增生(papillomatosis):
真皮乳头不规则向上增生,表皮本身也可出现不规则增生,使表皮呈不规则的波浪状(图5-7),见于黑棘皮病、皮脂腺痣等。
图5-7乳头瘤样增生
(8)假上皮瘤样增生
(pseudoepitheliomatoushyperplasia):
棘层高度或显著不规则肥厚,表皮突不规则延伸,可达汗腺水平以下,其间可有炎性细胞浸润(图5-8),常见于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如寻常狼疮)、慢性溃疡的边缘。
图5-8假上皮瘤样增生
(9)细胞内水肿(intracellularedema):
棘层细胞内发生水肿,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变淡(图5-9A)。高度肿胀的细胞可呈气球状,称气球状变性(ballooningdegeneration);若细胞内水肿使细胞膨胀破裂,邻近残留的胞膜连成许多网状中隔,最后形成多房性水疱,称网状变性(reticulardegeneration)(图5-9B),见于病毒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等。
图5-9细胞内水肿
(10)细胞间水肿(intercellularedema):
细胞间液体增多,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桥拉长而清晰可见,甚似海绵,故又名海绵形成(spongiosis),水肿严重时形成表皮内水疱(图5-10),见于皮炎湿疹等。
图5-10细胞间水肿
(11)棘层松解(acantholysis):
表皮或上皮细胞间失去粘连,呈松解状态,致表皮内裂隙或水疱(图5-11),见于天疱疮、毛囊角化病等。
图5-11棘层松解
(12)基底细胞液化变性(liquefactionofbasalcells):
基底细胞空泡化和崩解,重者基底层消失,使棘细胞直接与真皮接触,常伴真皮内噬黑素细胞浸润(图5-12),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等。基底细胞及黑素细胞损伤后黑素脱落被吞噬细胞吞噬,或游离于真皮上部称色素失禁(incontinenceofpigment)。
图5-12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13)Kogoj微脓肿和Munro微脓肿:
颗粒层或棘层上部海绵形成的基础上中性粒细胞聚集成的多房性脓疱,称Kogoj微脓肿(图5-13A);角质层内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形成的微脓肿,称Munro微脓肿(图5-13B)。见于脓疱性银屑病等。
图5-13Kogoj微脓肿和Munro微脓肿
(14)Pautrier微脓肿:
指表皮内或外毛根鞘淋巴样细胞聚集形成的细胞巢(图5-14),见于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等。
图5-14Pautrier微脓肿
2、真皮及皮下组织病变
(1)纤维蛋白样变性
(fibrinoiddegeneration):结缔组织因病变而呈现明亮、嗜伊红、均质性改变,显示出纤维蛋白的染色反应(图5-15),见于红斑狼疮、皮肤血管炎等。
图5-15纤维蛋白样变性
(2)嗜碱性变性
(basophilicdegeneration):真皮上部结缔组织失去正常的嗜伊红性,呈无结构、颗粒状或小片状嗜碱性变化,明显时可表现为不规则排列的嗜碱性卷曲纤维,与表皮之间隔以境界带(图5-16),见于日光性角化病等。
图5-16嗜碱性变性
(3)黏液变性
(mucinousdegeneration):胶原纤维基质中黏多糖增多,胶原纤维束间的黏液物质沉积而使间隙增宽,有时HE染色呈浅蓝色(图5-17),见于胫前黏液水肿等。
图5-17黏液变性
(4)弹力纤维变性
(degenerationofelasticfibers):
弹力纤维断裂、破碎、聚集成团或粗细不匀呈卷曲状,量减少甚至溶解消失(图5-18),见于弹力纤维假黄瘤等。
图5-18弹力纤维变性
(5)肉芽肿(granuloma):
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增殖性改变,病变局部形成以组织细胞为主的结节状病灶,病变中可含有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图5-19),见于结节病、结核、麻风、梅毒和各种深部真菌病等。
图5-19肉芽肿
(6)渐进性坏死(necrobiosis):
某些肉芽肿性皮肤病中,真皮结缔组织纤维及其内的血管等均失去正常着色能力,但仍可见其轮廓,无明显炎症,边缘常可见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或上皮样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图5-20),见于环状肉芽肿、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类风湿结节等。
图5-20渐进性坏死
(7)脂膜炎(panniculitis):
由于炎症反应而引起皮下脂肪组织不同程度的炎症浸润、水肿、液化或变性坏死。可分为间隔性(图5-21A)与小叶性(图5-21B)两类。
图5-21脂膜炎
张学军教你认识皮肤病,每周更新,
及时发布患者公益活动,敬请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好治疗白癜风哪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