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多发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病例
患者,女,58岁,1月前劳动时突发晕厥1次,伴左侧肢体麻木不适,即刻恢复,无抽搐及大小便失禁,无恶心呕。其后有间断性头晕,休息后好转。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药物治疗,控制好。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病史。医院行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A提示颅内多发动脉瘤: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左侧小脑上动脉动脉瘤,颅颈部血管迂曲硬化。
1
术前动脉血管图像
2
左侧小脑上动脉瘤治疗
左侧小脑上动脉瘤难度系数稍高,优先治疗。
宽颈动脉瘤的治疗中载瘤动脉的保护很重要,但此患者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之间成约度夹角,基底动脉2.3mm,小脑上动脉1.2mm,这么小的空间内,将支架微导管绕过度角度送入小脑上动脉成为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且动脉瘤在小脑上动脉近端,瘤体朝上,微导管微导丝进入载瘤动脉时也增加了对动脉瘤的干扰,有诱发破裂的风险。
手术策略:将微导丝塑形为度J型,先跨越动脉瘤至远端,然后再调整导丝头端方向朝向小脑上动脉,缓慢回辙,使微导丝头按预塑的形态自动进入小脑上动脉,随后微导管跟进,后期手术就水到渠成了。
术后支架改变了基底动脉和小脑上动脉之前的夹角,改变血流动力学,也有利于动脉瘤的愈合和载瘤动脉的修复。
术后造影动脉瘤栓塞满意,载瘤动脉通畅。
3
左侧颈内动脉瘤治疗第二步,将长鞘放至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颈内动脉迂曲,选择Navien作为手术通路。治疗左侧颈内动脉动脉瘤。此动脉瘤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动脉分为两部分,前端瘤体相对较圆,近端不规则,和载瘤动脉没有明显界线,也可以说是颈内动脉动脉瘤化,颈内动脉为动脉瘤的一部分,治疗主要目的要将颈内动脉进行血管内重塑。
治疗策略分析:支架辅助的动脉瘤栓塞,也可以说是弹簧圈辅助支架进行血管重建。首先,将支架微导管置于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其次,将栓塞微导管置于动脉瘤内,患者血管迂曲明显,为保证微导管的稳定性,微导管头端塑形显的尤为重要,微导管塑形好稳定性好是动脉瘤栓塞成功的关键性动作。另外此动脉瘤较大显不规则,微导管头端位置也很重要,栓塞过程中容易分隔,导致动脉瘤内弹簧圈分布不均。
两根微导管到位,就可以开工了,支架半释放,弹簧圈填塞于动脉瘤内。
填塞动脉瘤远近端动脉瘤远端填塞满意,换个角度继续填塞近端。瘤颈还有少许残留,继续栓塞修复瘤颈。
术后多角度观察
动脉瘤栓塞致密,血管重建满意。
科普专栏
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占到其全部病因的75%左右;什么是“颅内动脉瘤”?它又有多可怕?
颅内动脉瘤并非肿瘤,而是因颅内血管壁发育不全而引起血管壁上的局部膨隆,就像一个小包,鼓出来这部分血管壁较薄,随着年龄的增加,小包会越变越大,形成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的症状
脑动脉瘤未破裂时,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不适,少数患者出现头痛、眼睑下垂等症状;在一些诱因下(比如:劳累、熬夜、酗酒、便秘、情绪激动等)就可能破裂出血,此时患者会剧烈头痛,向颈肩腰背和下肢延伸,并伴有恶心、呕吐、全身出冷汗,脖子僵直等,轻者可能短暂神志模糊,重者昏迷逐渐加深,部分患者危及生命。
颅内动脉瘤的危害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中约有1/3来不及就医直接猝死,再次出血病死率则达60%~80%,幸存者亦多有残疾。所以颅内动脉瘤在医学界也有“不定时炸弹”之称,“不定时”意味着发病时间不确切,即使睡眠中也可能破裂出血,“炸弹”意味着其破坏性强,对患者神经功能损害重,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所有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该疾病贵在预防,要在此“炸弹”炸裂之前将其排除(治疗),才可以减少动脉瘤破裂出血诱发的神经功能障碍或生命危险。
如何预防颅内动脉瘤发生和破裂
目前知道的可能的动脉瘤发生发展相关因素包括:先天发育不全、血流冲击、感染、动脉硬化以及外伤。先天发育不全和血流冲击这两个因素我们没有办法控制,但是后三者的预防,我们还是可以做到的;首先要控制感染的发生,医院就诊,防止感染性疾病对血管的损害;第二要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要改变现有的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吸烟、嗜酒、高脂饮食、熬夜以及缺乏运动等等。第三要保护自己,避免遭受重大外伤,尤其是头颅外伤。
同时还要减少一些导致动脉瘤破裂的诱因:劳累、醉酒、情绪激动、便秘、熬夜等,这样可减少动脉瘤的破裂几率。
*以下内容划重点*
颅内动脉瘤的筛查
建议大家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可以预约头颅CTA或头颅MRA检查,不打针、不吃药、不麻烦。大部分动脉瘤就可以提早被发现。
人到中年,记得每3~5年做个头颈CTA/MRA,尽量认识一位靠谱的脑血管医生。让这颗“不定时”炸弹变成一颗哑弹。
专家介绍
医院神经外科随时为您提供专业、可靠的医疗服务,为您的脑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科室介绍
上海市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是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医师培训基地、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委员单位、上海市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上海市脑卒中救治中心核心单位、同济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学博士后及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浦东新区重点学科。目前南北两个院区神经外科合计开放床位张,其中神经重症监护(NICU)床位16张。在编神经外科医师19名(均拥有研究生学历),另有专职科研PI2名及入站博士后2名。科室技术力量雄厚,配备有高端显微镜、超高清神经内镜、神经导航等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新型手术设备,能完成各类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特别在神经肿瘤微创手术、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及神经重症综合救治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