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由于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引起阻塞所引起的疾病。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栓子易于进入,临床上本病多见。
病因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栓子多为心源性,多来自风心、心梗和房颤的附壁血栓,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人工瓣膜上的赘生物。其次为血管源性栓子如动脉斑块脱落、动脉瘤附壁血栓脱落或介入导管时脱落等。
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原因主要是动脉硬化、血管肌纤维发育不良以及外压造成。多发生于老年女性,主要表现为上腹餐后疼痛和体重减轻。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临床表现
1、早期最常见症状为严重但难以局限的腹痛,没有明显腹部体征,腹痛症状与腹部体征分离。
2、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若呕吐物或排泄物出现出血表现,病情加重。
3、发病6-12小时后,可出现麻痹性常梗阻,出现明显压痛、腹胀和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等腹膜炎表现。
4、腹腔可出现积液。
5、随病情紧张可出现休克及全身中毒症状。
急性——诊断
因不同栓塞部位有不同临床表现,此病早期诊断较困难。
Bergan三联症(早期诊断主要依据):(1)剧烈而没有相应体征的上腹部脐周疼痛,(2)器质性和并发房颤的心脏病,(3)胃肠道排空症状——恶心、呕吐、腹泻。
超声表现
1、超声检查肠系膜上动脉正常时可显示15-20cm,急性栓塞多发于肠系膜上动脉主干起始段,动脉管腔内可见低回声及等回声栓子;时间较长时,栓子远段可继发血栓,CDFI显示血流于完全闭塞时中断。
2、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时,管壁增厚,部分血管壁可见斑块,CDFI:管腔内可见不规则的细窄血流信号,流速增高,当狭窄率≥70%时,血流速度≥cm/s。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