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痱子又疼又痒太遭罪夏天得了它该怎

文丨宋红梅

图丨来源于网络

有家长说很久没有看到我写的文章了,很是抱歉,因为最近确实事情比较多。接下来的几期内容就和大家聊聊盛夏之际孩子们应该注意的几种疾病。

首先来说说痱子。

为什么会起痱子?

痱子,也称为“汗疹”、“热刺”或“热疹”,是由小汗腺导管阻塞引起的一过性皮肤病,可有三种表现类型,即晶形粟粒疹、红色粟粒疹和深部粟粒疹,其中红色粟粒疹最为常见,是汗液渗漏引起的汗管周围组织炎症。

任何可导致出汗的因素都能引起痱子,常见的原因包括:湿热环境、剧烈活动后出汗、发热性疾病以及过度遮盖皮肤导致出汗。

湿热环境是最常见的发病原因,特别是新到热带气候地区后不久更容易发生,所以夏季到湿热的地区去旅行需要格外注意,但是逐渐适应后痱子通常会缓解。

穿不透气的衣物例如防晒服或绷带包扎遮盖皮肤均可导致痱子,另外使用透皮药物贴片也可能导致痱子。

痱子的症状

红色粟粒疹的特征为2mm~4mm的红色丘疹或丘疱疹(见图A),底部常有红斑,而且这些丘疹为非毛囊性(不限于毛囊部位,所以有别于毛囊炎)。继发感染时出现脓疱,称为脓疱性粟粒疹(见图B),多为葡萄球菌的感染。

红色粟粒疹通常伴有瘙痒或刺痛,随出汗而加重。

图A

图B

在婴儿中,红色粟粒疹最常见于颈部、腋窝或腹股沟的皮肤褶皱处;在年长儿童或成人中,红色粟粒疹常见于头皮和容易与衣物摩擦的区域,如躯干上部(特别是背部)、颈部和肩部等;面部和手心、脚心多不受累。

痱子的诊断

根据上述的病史和典型的皮疹,痱子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是也应与那些可能表现为皮肤多发小水疱、丘疹或脓疱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必要时,可行微生物学检查、皮肤活检或其他检测来帮助鉴别,这些疾病包括:

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水痘);

真菌感染;

细菌性毛囊炎;

痤疮(包括新生儿痤疮);

无菌性毛囊炎;

新生儿毒性红斑;

药疹;

昆虫叮咬;

痱样皮肤淋巴细胞瘤。

痱子的治疗

常规措施

尽量减少出汗和小汗腺管阻塞为一般措施,包括:

尽可能将患者转移到较凉爽的环境;

穿透气、不会封闭皮肤的衣物(如棉质衣物);

必要时解除痱子区域的封闭性绷带,或使用更透气的替代物;

使用退热药治疗发热。

此外,每日在沐浴或淋浴期间用粗糙布料轻柔擦拭可有助于去除可能堵塞小汗腺管的碎屑(如角化细胞和皮脂),从而改善痱子。

辅助性药物干预

目前没有针对痱子的治疗,除以上常规措施外,有时可使用辅助性药物进行干预,尝试改善症状或者加速痱子的消退。但是,有人认为这些措施并不一定是必要的,甚至还有人认为目前还缺乏其有确切疗效的证据。例如:

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可减轻炎症并减少丘疹或脓疱内的细菌数量。这可能对脓疱性粟粒疹患者尤其有益。可使用针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抗生素,如克林霉素或红霉素。

局部使用皮质激素:可能减轻瘙痒并加快炎症消退。

一般情况下,医院诊治,但是如果孩子有发热或者您认为宝宝皮肤有可能存在感染,医院诊治。皮肤可能存在感染的表现有:

疼痛、皮温升高或肿胀;

局部发红;

渗出脓液或结痂。

由于深部粟粒疹常导致某些区域暂时性或永久性无汗,所以应尽可能减少红色粟粒疹的复发,以降低发生深部粟粒疹的风险。

接下来想看什么留言,觉得不错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donx.com/hbjhz/4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