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是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摄入过量无机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色素脱失及掌跖皮肤角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慢性中毒性疾病,是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病区类型·
主要分为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和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
饮水型砷中毒:主要是居民长期饮用砷浓度较高的水而引起的慢性砷中毒。
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指当地农户敞灶取暖、做饭、煮饲料、烘烤食物,燃烧高砷煤逸出大量烟尘,致使燃煤排放砷化物严重污染室内空气和贮存的食物,人体长期摄入过量砷引起砷中毒。
·主要临床表现·
图1地方性砷中毒引起的背部皮肤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
图2地方性砷中毒引起的手掌角化
临床体征较为复杂,其中以皮肤病变为主,表现为手、脚掌面角化、胸背部皮肤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除致皮肤改变外,长期砷慢性中毒人体各器官均有可能发生严重病变,以呼吸、消化系统发病率最高。
·预防措施·
本病关键在预防,根本措施就是控制砷的来源,减少砷的摄入量。
饮水型砷中毒预防
主要措施是改换无砷或低砷水源和饮用水除砷。
燃煤污染型砷中毒预防
主要措施是烧煤时使用含有烟囱和炉盖的炉灶,确保煤烟能排到室外,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电热炉具、无烟煤、沼气、电炊具等替代高砷煤,同时在干燥和储存食物时避免煤烟污染,并养成烹调前淘洗食物的习惯。
·治疗措施·
目前还没有发现治疗慢性砷中毒的特异性有效药物。
对于地方性砷中毒的治疗原则主要是:
1.切断砷源,减少砷吸收,即停饮高砷水,停烧高砷煤;
2.促进体内毒物排出,驱砷治疗;
3.对症综合治疗。
稿件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本期统筹:陈小瑜
本期编审: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