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编
杨海华
医院介入神经病学博士毕业,现为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任北京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介入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院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慢性病防治管理委员会委员。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SCI3篇,长期从事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工作。
病例
病史
患者,男性,45岁,主因“被发现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2小时”入院。现病史:患者于入院2小时前被同事发现躺在卫生间门口,同时右侧肢体无力,右侧上下肢无法抬起及移动,无法说话,无法理解别人说的话,症状持续不缓解,双眼左向凝视,无肢体抽搐、口吐白沫,无意识障碍,就诊于我院急诊,查头CT示“脑内多发腔梗灶及软化灶”,指血糖6.3mmol/L,患者发病时间不详,无溶栓指征,行头核磁示“考虑左侧额顶颞岛叶及基底节区急性或亚急性梗死”,MRA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可能,左侧颈内动脉可疑充盈缺损”。既往史及个人史:体健。入院查体:Bp/mmHg,神清,混合型失语,查体部分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0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右向凝视麻痹,口角无偏斜,伸舌居中。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2次/分,律齐,无杂音,右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病理征阳性。NIHSS评分:18分。辅助检查:头颅CT:脑内多发腔梗灶及软化灶;头核磁:考虑左侧额顶颞岛叶及基底节区急性或亚急性梗死;MRA: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可能,左侧颈内动脉可疑充盈缺损。诊断:急性脑梗死;左侧颈动脉闭塞治疗方案
患者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症状呈持续性,NIHSS评分18分,头CT示未见出血,ASPECTS评分:7分,因发病时间不详,行头MRI检查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DWI示左侧大面积脑梗死,但T2上尚未见大面积脑梗死,与DWI病灶尚不匹配,考虑有缺血半暗带区域,向家属交待后可行介入取栓治疗。治疗策略
患者头MRA示左侧颈内动脉C2段以远未见显影,前交通动脉开放,头MRA原始像上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中年患者,既往体健,无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结合影像,考虑颈动脉处有夹层可能,血栓形成脱落栓塞远端大脑中动脉,出现急性脑梗死症状,因此处理方法通过近端病变,上微导管、中间导管至闭塞远端,先开通大脑中动脉,再处理近端病变。第一步刺控军情
将8F导引导管在多功能导管导引下置于左侧颈内动脉近端,造影示左侧颈内动脉C1段远端迂曲闭塞,考虑有夹层,将中间导管、微导管小心通过闭塞段至C3段后造影示颈动脉远端通畅,将中间导管小心穿过闭塞段至颈动脉C4段,造影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至此病变情况已经明了,颈动脉近端夹层闭塞,远端大脑中动脉栓塞。
第二步中间导管抽吸取栓
在微导丝、微导管的导引下,将中间导管送至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段,接触血栓后予以负压抽吸,抽出大量血栓,造影示大脑中动脉再通。第三步颈动脉支架
将中间导管撤至颈内动脉闭塞段,反复负压抽吸,未抽出血栓,造影显示左侧颈内动脉C1段远端仍闭塞。撤出颅内支持导管,沿导引导管送入导丝至颈内动脉C4段,沿导丝送入Protege(8mm×40mm)支架,尝试置入支架,但因患者颈内动脉C1-C2段严重迂曲,支架无法到位。行右侧颈内动脉造影显示右侧大脑前动脉通过前交通动脉代偿供血至左侧大脑中动脉动脉,左侧椎动脉造影显示左侧后交通动脉开放,造影提示虽然近端颈动脉闭塞,但远端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有足够的血液代偿,颈动脉严重迂曲不能开通,颈动脉闭塞也能维持远端动脉的血液供应,遂放弃开通颈动脉。
预后
患者术后症状尚无明显好转,1周后言语功能及左下肢肌力好转,复查头CT未见出血,左侧脑梗死,3个月随访肢体无力症状进一步恢复,mRS评分:2分。
总结
本例患者是一例发病时间不详的急性脑血管病,行头CT未见出血及大面积脑梗死,但行头磁共振检查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DWI示左侧大面积脑梗死,但T2上尚未见大面积脑梗死,与DWI上尚不匹配,考虑有缺血半暗带区域,介入开通还是能获益。
造影显示患者是颈动脉串联病变,先顺利开通远端的大脑中动脉,取出大量血栓,但是近端颈动脉严重迂曲,闭塞段支架难以到位,强行上支架结果难以预料,行右侧颈动脉、椎动脉造影示前后交通动脉开放,向左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供血,代偿良好,关键的颅内血管都是通畅的,颈动脉闭塞也不影响颅内动脉的血供,遂结束手术,放弃继续开通左侧颈内动脉,有舍有得。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