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大多气虚盗汗气阴两虚你的汗属于哪

出汗是人体最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正常人在天气炎热、情绪紧张、激烈运动、进食辛辣等情况下出汗,均属生理之汗。

生理之汗具有调节体温、排泄机体废物等保护性作用。但如果安静状态下出汗、入睡后出汗、局部出汗、汗液颜色或气味异常等都属于病理之汗。下面,带大家从中医角度认识一下常见的病理之汗。

中医早在《素问·宣明五气论》中就对汗有记载,并认为异常的汗,即病理之汗是身体异常状态的反应,是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衡的表现。

中医常根据出汗多少、部位、时间、颜色及气味等特点判断病证。《景岳全书》十问篇中说道:“一问寒热二问汗”,可见“汗”在中医辨病辨证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自汗

白日汗出,动辄尤甚。《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论治》中有言:“无问昏醒,浸浸汗出者,名曰自汗。”自汗多由气虚所致,也可因内热熏蒸、汗液外泄或营卫不和等引起。

盗汗

入睡即汗出,醒则汗止。其病因病机多属于气阴两虚。

战汗

在外感热病过程中,先全身战栗而后出汗的一种症状。这是正邪交锋、多属正胜邪去的状态,也称为“暝眩”状态,是大病将愈的前兆。少数情况下,战汗也可能是正不胜邪、疾病加重的转折点。

脱汗

又称绝汗,见于病危时,大汗淋漓,是正气衰弱,阳气欲脱的表现之一。《素问》诊要经终论篇记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绝汗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发冷、脉象微弱。

黄汗

语出《金匮要略》:“以汗出沾衣,色如黄柏汁,故名。”常见症状为口渴发热、胸闷、四肢头面肿、小便不利、脉沉迟等,常见于体内湿热蕴着者。

闭汗

无论炎热、活动等都不出汗,体内却烦热难耐。患者某些部位或全身皮肤非常干燥,令毛孔闭塞,以致无汗。另外,如果身体新陈代谢紊乱,也可能会闭汗。

病理之汗的调理需要慎之又慎,临床汗证病机较为复杂,有时并非气虚或阴虚单一因素所致,常是虚实寒热夹杂。因此,医院,请医生在辨明病机的基础上调理,否则擅自进补或者调理会适得其反。另外,战汗、脱汗已属于临床危急重症,应及时就医,不能擅自用药。

按照出汗的部位分类:

汗量的多少可受温度、湿度、精神、饮食、药物、机体状态等多种因素影响。正常人每日出汗约1.5升,高温或剧烈运动时,每日可多达5~6升。故《内经》有“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之说。多汗症,表现为安静状态下,局部或全身汗出过多。多汗者常易并发褶烂、毛囊炎、痱子、疖等皮肤病。

(1)全身性多汗症:某些遗传性综合征等,除周身涔涔汗出外,常伴有掌跖角化,及骨骼、眼、甲等先天异常。多由先天不足,禀赋素弱所致。目前尚无满意疗法。可试用大造丸、斑龙丸化裁,以补肾填精,滋养精血。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疟疾、肺炎、结核、肠伤寒、败血症及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甲亢、糖尿病、肥胖症、乙醇或铅、砷慢性中毒等,亦常伴全身性多扦。此多系湿热内蕴,外蒸肌肤而成。除治疗原有疾病外,根据舌脉及兼证,可选用白虎加苍术汤、燃照汤化裁,以清除湿热。

(2)限局性多汗症:表现为身体某些部位多汗而其它部位无汗。多见于青年人,常与精神因素有关。

①手足汗:表现为掌跖部位濈然汗出,涓涓不止。若伴有四末不温,冷汗外溢,肤色青紫者,可见于雷诺病、肢端红痛症、肢端紫绀病、掌跖多汗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掌跖角皮病、冻疮、冻疮样多形红斑、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等。常因寒凝气滞,脉络瘀阻所致。棕治疗原有疾病外,可选用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化裁,以温经散寒,活血通脉。若掌跖或趾间渍渍汗出,皮肤浸渍变白,甚则有水疱、糜烂,角化过度,或有臭味者,可见于Schafer综合征、汗疱症、角质松解症、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掌跖角皮病、手足癣、手足多汗症等。此多因脾胃湿热,旁溢四肢,或湿热毒邪,染著手足而致。除治疗原有疾病外,可选芩连平胃散、泻黄散内服,泡洗方外用,以清除湿热毒邪。

②腋汗:表现为腋下涔涔汗出,常伴手足多汗,但无臭味,每于神情不安时加剧。此属心气不足,汗液外泄所致。可选生脉散、养心汤[21]化裁,以养心益气,收敛汗液。若腋下汗出,伴有臭味者,可按腋臭治疗。若腋下生有米粒大小灰色丘疹,中有毛孔,质硬而光滑,腋毛稀缺,自觉瘙痒者,称大汗腺性痒疹。此属湿热内蕴,结聚体肤。可选化坚二陈汤、海藻玉壶汤化裁,以清热利湿,软坚散结。

③头面汗:表现为头面、口周等处蒸蒸汗出,每于进食辛辣厚味时加剧。可见于味觉性多汗症、Frey综合征等。此属阳明蕴热,上蒸头面。可选白虎汤、白芷石膏汤化裁,以清阳明之热。若面部多汗与职业相关,每于夏季汗出或炙烤时加剧,皮损为半透明囊肿性小结节,呈淡蓝或淡棕色,天冷时渐自愈者,称小汗腺汗囊瘤。此系暑热毒邪,蕴于体肤。可选清暑汤、清热解毒汤化裁,以清热解毒,凉血祛暑。

④鼻汗:表现为鼻部持续多汗,可伴红斑、丘疹、毛细血管扩张。可见于鼻红粒病、玫瑰痤疮、Haber综合征。此由肺经蕴热,外发于鼻。可选枇杷清肺饮、泻白散化裁,以清肺泄热,凉血解毒。

⑤胫前汗:表现为胫前多汗。若伴胫前多毛及肿块隆起,触之韧实者,称胫前粘液性水肿。此属湿热下注,凝聚体肤。可选二妙散、加味二妙丸化裁,以清热除湿,活血散结。

⑥阴汗:表现为前后阴部汗出沾衣,常伴瘙痒。若肛周多汗瘙痒,常因情志不调及过食辛辣而加剧者,可见于肛门瘙痒病、肛周湿疹、痔疮等。多因大肠湿热下注所致。除治疗原发病外,可选苦参汤外洗,并内服槐角丸、地榆芍药汤化裁,以清利大肠湿热。若前阴多汗瘙痒或伴黄汗者,可见于女阴瘙痒病、阴囊湿疹、阴囊神经性皮炎、毛囊角化病等,多属肝经湿热下注而成。除治疗原发病外,可用止痒洗方外洗,龙胆泻肝汤化裁内服,以清利肝经湿热。

就医小贴士

赞赏

长按







































儿童白癜风怎样治疗
治疗白癜风什么方法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donx.com/lsmly/2325.html